深居简出的苦修,让杨安安的修为稳步精进,但她也深知,闭门造车绝非长久之计。太玄门作为万载仙宗,其传承体系、对天地大道的理解,必有独到之处。若想真正在此立足,乃至超越,必须深入了解这个世界的修炼体系,汲取其精华。
她将目光投向了外门弟子的一项基本福利——讲道堂。
讲道堂每日皆有筑基期的执事,或偶尔有金丹期的长老,公开讲解修行基础、法术运用、乃至一些常见的天地至理。对所有外门弟子免费开放,是系统学习宗门知识的重要途径。
这一日,杨安安将小豆子安顿在院落中,独自前往位于传功堂侧殿的讲道堂。
讲道堂内颇为宽敞,可容纳上千人。当她踏入时,里面已坐下了数百名弟子,大多神情专注。她在后排寻了一处不起眼的位置坐下,目光平静地望向前方白玉高台。
今日主讲之人,是一位面容严肃的筑基后期执事,姓吴,专精炼气之道。他正讲解“灵根属性与灵气吸纳效率的关系”。
“……是故,天灵根者,亲和单一属性,纳气效率最高;真灵根次之;至于伪灵根,属性斑杂,需以数倍之功,方得他人一二之效,仙路艰难啊……”吴执事声音刻板,引经据典,阐述着此界根深蒂固的灵根优劣论。
台下弟子大多听得连连点头,尤其是那些身具不错灵根者,脸上不免露出几分自得。
杨安安默默听着,心中却泛起一丝异样。在异能世界,力量天赋更侧重于精神感知、规则共鸣或肉身异变,与这个世界的“灵根”体系截然不同。她这具身体的灵根资质,根据之前的检测,不过是普通的真灵根,在此界标准中算是不上不下。但她的实力,却远超同阶的真灵根修士。
“这位师妹,看你面生,是新入门的吧?”旁边一位看起来颇为热心的圆脸女弟子低声搭话,“吴执事讲得可是基础中的基础,对我们炼气修士至关重要。”
杨安安微微颔首,没有多言。
那女弟子见她反应平淡,又自顾自地说道:“我看师妹似乎是炼体修士?唉,炼体终究是吃力不讨好,若无特殊血脉或机缘,筑基之后便步履维艰。师妹若有炼气资质,还是尽早转修炼气为好,免得蹉跎岁月。”话语中带着一丝规劝,也隐含着一丝炼气修士对体修的优越感。
杨安安看了她一眼,依旧沉默。她无法解释《九转炼体诀》的玄奥,也无需向旁人证明什么。
吴执事讲完灵根,又开始演示几个基础的火系法术,指尖灵巧舞动,火球、火蛇、火墙信手拈来,引得台下阵阵低呼。他特意强调法术模型的稳定性与灵力输出的精妙控制。
杨安安仔细观察着。在她强大的神识感知下,那些法术的本质,不过是特定频率的灵力震荡与天地间火属性能量的共鸣引导。其原理,与她操控气血之力、甚至与她异能世界的一些能量运用技巧,在底层逻辑上有相通之处,只是表现形式和能量载体不同。
‘或许,可以尝试以神识模拟这种灵力震荡,结合气血之力,施展出类似的效果?’一个念头在她心中萌生。这并非为了转修法术,而是为了拓宽对力量运用的理解,甚至……创造出独属于她的、融合两个世界优点的攻击手段。
接下来的几日,杨安安成了讲道堂的常客。她不仅听炼气相关的课程,也去听其他执事讲解炼体常识、药材辨识、基础阵法、乃至修真界历史地理。
她的沉默与专注,在一众或积极提问、或交头接耳的弟子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加之她“下界炼体修士”的身份早已传开,不少人看她的目光,依旧带着那种隐含优越感的疏离,甚至有人觉得她是在“不懂装懂”、“浪费时间”。
对于这些,杨安安浑不在意。她如同干涸的海绵,疯狂汲取着一切有用的知识。宗门体系化的理论,与她自身百年生死间摸索出的经验相互印证,让她对力量、对这个世界规则的认知,以一种惊人的速度深化、系统化。
她不再仅仅将《九转炼体诀》视为一门强大的炼体功法,开始尝试从这个世界“道”与“理”的角度去理解其中蕴含的阴阳转化、气血运行之妙。她甚至暗中对比宗门收藏的几门玄阶炼体功法(仅看介绍),发现《九转炼体诀》虽路子更野、更霸道,但在某些关窍的锤炼和能量运用上,竟隐隐契合着更深层次的法则,只是表述方式截然不同。
这一日,讲道堂由一位丹鼎堂的执事讲解“低阶丹药炼制中的君臣佐使与火候把控”。这位执事现场演示炼制“回气丹”,手法娴熟,但在他开炉的瞬间,杨安安强大的神识便敏锐地捕捉到,炉内药力融合处有一丝极其细微的滞涩,导致最终成丹虽数量达标,但其中两颗丹药的色泽略显暗淡,品质只能算中下。
那执事似乎并未察觉,依旧按照流程收丹,讲解要点。
台下弟子大多沉浸在执事行云流水的操作中,无人发觉那点瑕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