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外交破局
青石镇的城门在寒风中发出 “吱呀 ——” 的刺耳摩擦声,厚重的橡木城门被两名士兵吃力地向内推开,仅容一人通过的缝隙里,先漏出守将王逵的半个身影。他按着腰间磨得发亮的环首刀,刀柄上的缠绳被岁月浸成深褐色,铠甲上的铜钉在晨光中泛着冷光,每片甲叶边缘都留着风沙打磨的细痕 —— 那是五年边关生涯的印记。寒风卷着雪粒灌进城门缝,王逵眯起眼,目光如鹰隼般扫过林烨身后的三辆马车,车轮碾过冻土的 “咯吱” 声在空旷的城门前格外清晰,车帘被风掀起的瞬间,偶尔露出的铁器一角泛着冷光,让他的手不自觉地攥紧了刀柄,指腹蹭过刀刃与刀鞘衔接的铜环。
“流放地来的?” 王逵的声音带着边关守将特有的沙哑,像被风沙磨过的粗石,吐字时还带着一丝未散尽的寒气,“这年头,蛮族的探子可比荒原上的狼群还多,穿得再像流民,手上的老茧、腰间的兵器,藏不住底细。” 他的目光落在林烨袖口沾着的铁屑上,又快速扫过护卫们靴底的泥痕 —— 那是工坊附近特有的红黏土。
林烨不答,只是抬手朝着身后示意。两名护卫立即抬着一口沉重的木箱上前,木箱是用山核桃木打造的,边角包着薄铁,落地时 “咚” 的一声闷响,震得地面的碎雪微微跳动,甚至能看到雪粒顺着木箱的缝隙往里钻。箱盖被掀开的瞬间,十柄钢刀在晨光中泛起凛冽寒光,刀刃上的锻打纹路像水波纹般清晰,那是水力锻锤反复冲压留下的痕迹;五张蹶张弩并排摆放,弓弦是用山牛筋熬制后编织的,紧绷如满月,箭槽里的铁箭泛着青黑,箭簇打磨得锋利无比;最下层那口厚底铁锅边缘光滑,锅底的锻打痕迹均匀细密,连锅耳与锅身的衔接处都没有毛刺,一看便是精工之作。
王逵上前一步,寒风掀起他的披风,露出里面的皮甲。他指尖在最外侧那柄钢刀的刃口轻轻划过 —— 锋利的刀刃瞬间划破皮肤,血珠顺着指腹渗出,滴落在刀身,又顺着锻打纹路缓缓滑落,在刀背上留下一道暗红的痕迹。“这钢口......” 他瞳孔微缩,语气里带着难以置信,指腹还在轻轻摩挲刃口,“比军中的制式刀还要锋利三分,劈砍蛮族的双层皮甲,怕是真能像切熟肉一样轻松。”
“水力锻锤整体锻打,表里如一,没有夹层,自然锋利。” 林烨上前一步,目光掠过王逵腰间那柄旧刀鞘 —— 鞘身磨损严重,靠近刀柄的位置甚至有明显的磕碰痕迹,鞘尾的铜饰都磨得发亮,显然已用了多年。“黑山坳有精铁、有精盐,青石镇有粮食、布匹、草药。五十石粮 —— 要筛净的杂粮,不能掺草籽;二十匹粗布 —— 得是能做冬衣的厚布;十斤治伤草药 —— 优先要止血的金疮药和驱寒的艾叶。用这些,换箱里的兵器,王将军觉得公平吗?”
王逵沉默片刻,手指在铁锅边缘反复摩挲,指尖能感受到铁锅冷却后的细微温度。这个守了五年边关的老将太清楚现状:蛮族部落日益猖獗,镇上的兵器却越用越钝,铁匠铺的熔炉早就缺了精铁,上个月甚至有士兵的佩刀劈砍时崩了刃,只能勉强磨出钝口将就用。他抬头看向林烨,眼神里多了几分考量,连握着刀柄的手都松了些:“交易可以做,但你之前提的‘守望相助’,怕不是只想让我们当靠山,你们坐收好处?”
“不必立即结盟。” 林烨打断他,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底气,寒风拂过他的衣角,露出里面的棉甲,“若蛮族来犯青石镇,黑山坳的援兵三日必到,带十张蹶张弩和二十枚震天雷 —— 震天雷能炸碎蛮族的盾牌阵;若我们遇险,只求青石镇派人报信示警,不必出兵。每次交易都在镇外老槐树下进行,互不越界,你我各带十人护卫,如何?”
王逵盯着林烨的眼睛,那双眸子清亮却深沉,没有流民的卑微讨好,也没有商人的油滑算计,只有一种务实的坚定。许久,他终于伸手握住那柄钢刀,刀柄的木质温润,握感正好,贴合手掌的弧度像是专门打磨过。“三天后,老槐树下见。” 他的声音里少了几分警惕,多了几分郑重,“希望你别让我空等,也别让我带回去的,是一堆中看不中用的废品。”
三日后,老槐树下
寒风卷着雪沫掠过荒原,光秃秃的槐树枝桠在风中 “哗啦啦” 作响,枝桠上还挂着未融化的冰棱,偶尔有冰棱坠落,“咔嚓” 一声砸在雪地里。五辆粮车在树下整齐排开,车轮上裹着防滑的麻布,麻布上还沾着冻硬的泥块,在雪地上留下浅浅的辙痕。王逵走上前,掀开粮车上的麻布,露出筛净的杂粮 —— 麦粒饱满,没有杂物,甚至能看到麦粒表面的光泽,显然是精心挑选过的。“五十石,一粒不少。你可以派人清点,每袋都有镇上的印记。” 他指了指粮袋角落的红漆印,那是青石镇独有的标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