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剑门关后,林天先是拜谒了武侯祠,在红墙竹影间追思蜀汉遗风;又专程前往浣花溪畔,瞻仰了杜甫草堂,感受诗圣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济世情怀。
更是独留两日,沉浸千年水利奇迹都江堰,目睹滔滔岷江被驯服的壮阔景象。她不禁为古人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治水智慧所折服,更深深体悟着人定胜天的雄伟气魄。
“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古人诚不欺我”林天一边感慨,一边驱车从都江堰前往青城山。
但她并未急于上山,而是先将乌木匣子和其中之物妥善存放到银行的保险柜中,随后才信步来到青城山下。
一边修行,一边游历山川美景的林天,经过十日时间,终于来到了最终的目的地---道家十大洞天之一的宝仙九室天青城洞天,开山祖师为两千年前的还虚强者宁封子真人。
而据仁光法师所言,如今青城山的主人正是宁封子的十二世后人,名为宁无尘。这位道长曾多次拜访过林天的父亲,他还是终南山上那位神秘隐世前辈的师侄。
然而这位宁无尘道长与其师叔截然不同,他是个极度酷爱云游四海之人,一年之中在山里的时间也不超过两个月。
上次林天前来拜访时就未能得见,这次她决定改变策略——先在青城洞天中潜心修行,一方面可以系统地学习修炼之道,另一方面也能静候宁无尘归来。
林天站在山下凝望,只见群峰形如城郭,山中云雾缭绕,远看竟似若青铜宫城。
当然这座仙山不仅以幽静秀美的自然风光闻名,更因无数古老而神秘的神话传说而蒙上一层神秘面纱。
相传张道陵曾在此修炼并创立天师道,天师洞便是当年其修炼之处,如今洞内还供奉着他的神像,香火依旧鼎盛。
在更为古老的神话中,青城山还与人文始祖黄帝息息相关。相传黄帝曾在此修炼,并与上古仙人广成子论道,得其传授长生不老之术。
林天漫步在山中,更是深切体会到青城天下幽的真谛---这不仅是苔深不雨山常湿的湿润,更是山静似太古的深邃宁静。
或许是因为修炼《采气篇》的缘故,林天对灵气的感知异常敏锐,甚至能隐约感受到一种道在其中,不言而喻的玄妙意境。
与上次不同,林天这次没有直奔前山的道观,而是先来到后山,沉浸在这片纯粹的自然野趣中。
她深知修炼的终极目的正是为了更好地体悟人生,而眼前这大好河山正是最佳的修行道场。
时值四月上旬,漫山遍野的杜鹃和山茶竞相绽放,嫩绿的新叶映衬着道观的红墙,构成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日画卷。
古木参天,满山苍翠如翡翠屏风,阳光透过密叶洒下斑驳光影,山间氤氲的雾气更添几分仙气。
林天刻意避开人潮,选择了一条僻静的野径。
昨夜一场大雨过后,山间飞瀑流泉格外灵动。泠泠水声与林间鸟鸣相和,更显幽静悠远。
虽然已近正午,山间仍弥漫着薄雾,群峰若隐若现,老君阁、上清宫在云海中若隐若现,恍若天上宫阙。
下午时分,林天来到前山,这里坐落着天师洞。洞前那株千年银杏虽未到金秋时节,但枝干虬劲,见证着岁月的沧桑。
林天一一参拜,用心感受每处古迹的历史厚重,同时探寻着灵气的踪迹。
不知不觉间,林天再次踏上了通往青城道观的石阶古道,古道尽头便是那座看似破落却名声响亮的青城道观。
古道蜿蜒于密林深处,时而穿过藤萝垂挂的岩壁,时而跨过清溪小桥。沿途的石灯笼、八卦亭等景物看似随意,实则暗合道家清静无为的意境。
就在林天沉浸在这份幽静中时,一道鬼魅般的身影突然出现在古道前方。
“奇怪,方才明明感知到四周空无一人...”林天一边惊异,一边急忙迎上前去,“这身影是何时出现的!”
片刻后她忽然停下——前方雾霭中,那道清瘦身影终于驻足不动。
只见他立于崖边,身形如古松般挺拔,却又似寒潭般沉静。一袭靛青道袍虽洗得发白,却在晨光中泛着淡淡的光晕。
山风拂过,宽大的袖袍微微鼓荡,恍若要乘风而去。看不出其容貌和年岁,只觉一股超然物外的气度扑面而来。
最让林天惊讶的是,在她的敏锐感知下,只觉他如同仁光般深不可测,令她暗自惊骇:此人修为至少已达化元境界,甚至比仁光法师还要强上几分。
莫非是他...林天心头一动,正欲上前参拜,确认其是否便是曾经数次拜访父亲的那位故人。
却见那道长步履轻盈地转身离去,青衫飘然间踏过满地枯叶,转瞬便隐没在幽深的密林之中。
前辈请留步!林天急追几步,对着空寂的山林高声道,晚辈林天,林成蹊之女,特来青城山求道,敢问前辈可是宁无尘道长?
山间唯有松涛回应。
正当林天失望之际,一道幽远的声音不知从何处飘来:贫道不过是山间一孤松野鹤,你若修行,自可入观拜师。
林天闻言,眸中神采倏然黯淡。只得轻叹一声,兀自转身离去。
她原想着若能遇见那位道长,或许能得知父亲是否尚存一缕元神在世,却不料连对方容貌都未能看清。
那人隐于竹影深处的姿态,分明透着刻意的回避,这让她心头又添几分怅惘。
林天轻摇螓首,步履轻盈地拾级而上,继续向青城道观行去。
转过一道山梁,青城道观的全貌映入眼帘。
喜欢女帝纪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女帝纪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