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的提示音在脑海里响起,许辰立刻点头:“定向投射,重点突出糖画的制作过程、观赏与食用双重价值,以及古代可用的蔗糖制作方案,确保朱元璋和明朝皇室能理解并产生兴趣。”
【投射启动中...适配明朝皇宫场景与制糖工艺...画面清晰度优化...投射成功!】
运动相机的屏幕突然亮起一道金光,画面瞬间切换到明朝南京皇宫的场景——许辰知道,此刻糖画摊的热闹画面,正被朱元璋和他的皇子们实时观看。他对着镜头补充:“洪武陛下,糖画甜中见艺,节庆时赐给皇子,既能添乐趣,又能传手艺,实乃两全之策!”
***明朝,洪武十五年,南京,皇宫文华殿。
元宵节将至,南京皇宫里已经开始布置彩灯,红色的灯笼挂满了宫殿的廊柱,宫女和太监们忙着擦拭门窗、摆放贡品,处处透着节日的喜庆。朱元璋穿着明黄色的龙袍,坐在文华殿的御座上,身边围着几位年纪较小的皇子——太子朱标、四子朱棣、五子朱橚,他们正讨论着元宵节该准备哪些节目。
“父皇,去年元宵节的舞龙灯很好看,今年能不能再请民间的戏班来宫里表演?”太子朱标躬身说道,他今年刚满二十,性格温和,很受朱元璋疼爱。
朱棣也连忙说道:“父皇,儿臣觉得还可以加射箭比赛,让皇子们比一比,热闹热闹。”他年纪虽小,却透着一股英气,很喜欢武事。
朱元璋点点头,却皱着眉头:“舞龙灯、射箭都好,只是每年的赏赐都是糕点、玉器,未免有些单调。你们都是皇子,也该见识些民间的新鲜玩意儿,别总待在宫里,像个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
朱橚年纪最小,才十二岁,听到“民间新鲜玩意儿”,立刻好奇地问:“父皇,民间有什么好玩的?儿臣只见过宫里的点心,还没见过民间的零食呢。”
朱元璋叹了口气——他出身贫寒,小时候在民间吃过不少苦,当了皇帝后,总想着让皇子们了解民间生活,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方式。民间的零食虽然便宜,但大多粗糙,拿不出手;宫里的点心精致,却少了些烟火气。
正在这时,天空突然亮起一道耀眼的金光,紧接着,一片巨大的光幕缓缓展开,覆盖了整个文华殿。宫女和太监们吓得纷纷跪倒在地,以为是上天发怒,皇子们也紧张地躲到朱元璋身后,只有朱元璋保持着镇定——他曾在开国初年见过天幕,知道是仙人显灵,要传授世间奇物,没想到今天竟在筹备元宵节时出现。
“都起来!此乃仙人显灵,是祥瑞之兆!”朱元璋高声说道,“快看看仙人带来了什么民间玩意儿,说不定正好能当今年元宵节的赏赐!”
众人这才战战兢兢地起身,目光齐刷刷地投向天幕。光幕里渐渐浮现出画面——一个热闹的街头,围着一群孩子,一个白发老师傅正握着小铜勺,舀起金黄的液体(糖汁),在石板上轻轻作画。只见糖汁落下,很快就勾勒出一只老虎的形状,栩栩如生,孩子们都兴奋地拍手叫好;老师傅又舀起糖汁,画出一条龙、一只兔子,每一个都精致得像用黄金打造的艺术品。
“那是什么?用黄色的水在石头上画画,还能让孩子们这么开心?”朱标指着天幕里的糖画,惊讶地问道。
朱元璋也瞪大了眼睛,心里满是好奇——他从未见过这样的“零食”,既能吃又能看,还能画出龙虎这样威风的图案,比宫里的点心有趣多了!尤其是那只糖龙,龙身蜿蜒,龙须飘逸,比宫里画的龙还要灵动,要是能给皇子们当元宵节赏赐,肯定能让他们开心。
天幕里的许辰,正对着镜头解说:“这是糖画,用融化的蔗糖或麦芽糖做原料,放在小铜勺里,在光滑的石板上作画。画好后等糖汁冷却凝固,就能拿在手里吃,甜丝丝的,还能观赏。明朝的朋友们,你们有成熟的制糖技术,完全可以制作糖画,节庆时当赏赐,既有趣又甜蜜。”
“蔗糖、麦芽糖...我们宫里都有!”朱元璋眼睛一亮,连忙对身边的太监总管说:“快!传御膳房总管过来!朕要问问他,能不能做出这样的糖画!”
“是!陛下!”太监总管连忙躬身退下,快步去传旨。
朱棣凑到朱元璋身边,指着天幕里的糖老虎说:“父皇,这糖老虎好威风!儿臣要是能有一个,肯定舍不得吃!”
朱橚也跟着点头:“父皇,儿臣想要糖兔子!软乎乎的,肯定很好吃!”
朱元璋笑着摸了摸两个小皇子的头:“别急,等御膳房总管来了,让他照着仙人说的方法做,元宵节时,你们每人都能有一个自己喜欢的糖画。”
天幕里的许辰,继续展示糖画的制作细节:“制作糖画很简单,先把蔗糖或麦芽糖放在锅里,用小火融化,注意火候不能太大,不然糖会糊;然后准备一块光滑的石板,最好在石板上涂一层薄薄的油,防止糖汁粘在上面;最后用小铜勺舀起融化的糖汁,在石板上作画,等糖汁冷却,用小铲刀轻轻挑起就能吃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