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一年秋,就在南疆战火渐熄,长安龙吟初显之际,荆襄大地,传来一个震动天下的消息:荆州牧刘表,病逝于襄阳。
这位统治荆州近二十载,以“坐谈客”着称的守成之主,最终没能熬过这个多事之秋。他的死,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本就暗流汹涌的池水,瞬间激起了千层巨浪。荆州,这块地处天下之中、富甲一方的战略要地,瞬间成了各方势力垂涎的肥肉。
襄阳城,州牧府内,白幡飘动,气氛却异常紧张。刘表之子刘琮在蔡瑁、张允等本土大族的支持下,匆忙继位,然其年幼懦弱,难以服众。而屯兵新野的刘备,则打着“辅佐侄儿、共抗曹操”的旗号,在诸葛亮等人的谋划下,迅速行动。
局势变化之快,令人眼花缭乱。在诸葛亮一番纵横捭阖之下,刘备竟成功说服(或压服)了荆州大部分势力,包括原本支持刘琮的蒯越、蒯良等人,迅速入主襄阳,并以雷霆手段平息了蔡瑁、张允等人的微弱反抗,实际掌控了荆州大权。整个过程,快得超乎许多人想象,充分展现了诸葛亮高超的政治手腕和刘备日渐增长的威望。
消息传至长安,未央宫中的刘协,几乎在第一时间就收到了详细密报。他站在巨大的疆域图前,目光深邃地凝视着荆州的位置,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
“刘备……刘玄德……终于得到荆州了么?”刘协低声自语,嘴角勾起一丝难以察觉的弧度,“也好。总比落在刘琮那个孺子或曹操手中要强。至少,他姓刘,面上总还尊着朕这个天子。”
他迅速做出决断:“拟旨!荆州牧刘表,镇守荆襄,保境安民,有功于社稷,追赠太尉,谥曰‘成’。着皇叔刘备,继任荆州牧,假节,总督荆州诸军事!令其整军经武,屏藩王室,匡扶汉室!”
这道圣旨,以最快的速度发往襄阳。这既是对既成事实的追认,更是对刘备的一种政治投资和捆绑。刘协需要刘备这股力量在南方牵制曹操,甚至……未来或许也能用来平衡那个势头越来越猛的“族弟”刘基。
襄阳州牧府(原刘表府邸),如今已换了主人。刘备端坐主位,虽面带悲戚(对刘表),但眉宇间那股压抑多年的雄心壮志,已难以掩饰。关羽、张飞、赵云、糜竺、孙乾、简雍等旧部簇拥在侧,而新归附的伊籍、马良之兄马谡等荆州士人则分立两旁,气氛肃穆中透着新兴势力的朝气。
然而,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站在刘备身侧那位羽扇纶巾、面容清癯、目光如深潭般的年轻人身上——军师中郎将,诸葛亮孔明。
“主公,陛下圣旨已到,承认了主公荆州牧的地位。”诸葛亮声音平和,却带着一种掌控全局的从容,“此乃名正言顺之举,于我稳定荆州,招揽人心,大有裨益。”
刘备点头,感慨道:“全赖孔明之力,备方能得此基业。然,荆州虽得,四面皆敌,北有曹操虎视,东有孙权觊觎,南有……吾那族侄刘基,势大难制,如之奈何?”
诸葛亮轻摇羽扇,走到悬挂的荆州详图前,手指从容划过:“主公勿忧。亮已有对策。北拒曹操,东和孙权,此乃既定之策。今日,当重点议一议这南线之患——汉南州牧,刘基刘正世!”
他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张飞和一位面容刚毅、气质沉稳的将领身上——此人乃是原刘表麾下大将,以忠勇善守着称的文聘文仲业,现已归顺刘备。
“刘基此人,年少枭雄,数年之间,竟据南中,收交趾,灭扶南,拓地数千里,兵精粮足,谋臣如云,猛将如雨。其势已成,绝非疥癣之疾!更兼其亦乃汉室宗亲,名分上与主公平起平坐,未来必是我军心腹大患!”诸葛亮语气凝重。
张飞豹眼圆睁,声如洪钟:“军师何必长他人志气!那刘基小儿,不过仗着地处偏远,捡些便宜!俺老张这就带兵南下,夺了他的交趾,看他如何嚣张!”
诸葛亮微微一笑:“翼德将军勇猛可嘉。然,刘基势大,不可力敌,只可智取。当前我军初定荆州,内需安抚,外需备曹,岂可再树强敌?当以‘防’为主,‘稳’字当先。”
他手指点向地图南部:“荆州南部二郡,武陵、零陵,与刘基的汉南州接壤,乃我门户。此地,必须派重将把守,固若金汤!”
“文聘将军!”诸葛亮看向文聘。
“末将在!”文聘踏步出列,抱拳躬身。他本是荆州旧将,熟悉南方地形人情,由他镇守,再合适不过。
“命你为零陵太守,加扬武中郎将,率精兵一万,驻守泉陵(零陵郡治)!零陵郡山岭纵横,地势险要,乃阻遏刘基北上的重要屏障。将军需深沟高垒,广布烽燧,多设营寨,严密监视汉南动向。刘基若北犯,将军务必要将其挡在萌渚岭(南岭之一)以南!可能做到?”
文聘神色肃然,斩钉截铁道:“军师放心!聘在,零陵在!必不使汉南一兵一卒,越萌渚岭半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