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熙十一年四月初,春寒尚未完全褪去,两则讣告接连传入宫中——老拓王明家康于三月三十日寿终正寝,享年九十七岁;三日未过,老燕王明家信听闻双生弟弟离世,悲痛攻心,竟也随之一同去了。
消息传到寿宁宫时,明和玥正坐在海棠苗旁翻着《凤启政要》,书页间还夹着明世冬画的兔子书签。当宫人哽咽着念完讣告,她手中的书“啪”地落在石桌上,指尖瞬间失了血色。她缓缓起身,望着宫门外通往王府的方向,眼眶一点点泛红,忽然屈膝,竟直直跪在了冰冷的青砖上。
“母皇!”恰好赶来的明万苎与明万荌见状,连忙上前想扶,却被明和玥轻轻推开。她声音发颤,带着难以掩饰的哀恸:“这两个舅舅,自朕登基那日起,便守着太祖定下的‘不涉朝政’的规矩,一辈子护着大明,护着朕……如今却连最后一面都没见着。”
此时四姐妹也跟着宫人来了,见祖母跪在地上,明世春率先红了眼眶,拉着妹妹们一同跪下。明世夏攥紧了明世冬的手,往日里活泼的性子没了踪影,只小声安慰:“祖母,您别伤心,祖舅舅们一定知道您惦记他们。”
明和玥抬手抹了抹眼泪,目光落在四姐妹身上,语气渐渐平缓却满是追忆:“你们外祖父去得早,这两个祖舅舅从小护着朕。当年朕平定南蛮,拓王舅舅悄悄给前线送了三个月的粮草,却只说是‘百姓的心意’;燕王舅舅守着北境牧场,每年都把最好的战马献给兵部,从不许家人提一句功劳。”她顿了顿,指尖抚过石桌上的书,“他们这一辈子,都在做‘大明的基石’,却从没想过要半点虚名。”
明万苎蹲下身,轻声道:“母皇,舅公们一生清正,儿臣已命礼部按亲王礼制操办丧事,让天下人都知道,大明不会忘了他们的功劳。”明万荌也跟着说:“儿臣已派人去王府安抚家眷,定会妥善处理后事,不让舅公们走得不安心。”
明和玥点点头,缓缓站起身,明世春连忙上前扶住她的胳膊。她看着庭院里的海棠苗,又望向四姐妹,语气多了几分郑重:“你们要记住,大明的江山,从来不是靠帝王一人,是靠无数像你祖舅舅们这样的人,默默撑着。他们不争不抢,只守着‘护民’的初心,这才是我们明家最该传承的东西。”
接下来的几日,宫中挂满白幡,寿宁宫的灯火夜夜长明。四姐妹每日都来陪明和玥,明世春帮着整理拓王与燕王生前的书信,明世秋读各地送来的吊唁奏报,明世夏则去兵部询问葬礼仪仗的安排,明世冬则画了两幅画,一幅是两位祖舅舅并肩站在牧场的模样,一幅是他们笑着给幼时的明昭递糖的场景,悄悄放在明和玥的枕边。
出殡那日,细雨绵绵。明和玥披着素色披风,站在宫门前目送灵柩远去,四姐妹紧紧跟在她身后,小小的身影在雨中格外坚定。明世春忽然轻声说:“祖母,以后我们也要像祖舅舅们一样,做大明的基石。”明和玥低头看向她,眼中虽有泪痕,却多了几分释然:“好,祖母等着,看你们把这‘基石’,守得更稳。”
雨渐渐停了,天边透出一丝微光。寿宁宫的海棠苗在雨中又长高了些,枝叶间的新绿,像是在无声诉说着——传承从不是只有荣光,还有对先辈的铭记,以及接过责任的坚定。而这文熙年间的故事,也在这份悲与承中,继续书写着属于明家女子的担当。
喜欢异世界的大明天下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异世界的大明天下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