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蕴宁看着这些并肩作战许久的同事,心情一时有些复杂。
只是,她的精力有限,没有太多余裕去沉溺于情绪。像往常一样,她选择将感受压在心底,以更理性的方式来面对。
“我们已经一起走过了不短的路程。‘旭日’系列从最初的雏形到如今的第三代,每一步都凝聚了大家的心血。过程并不容易,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格外清楚彼此的坚持与付出。”
她停顿了一下,语气放缓:“如今,我有更重要的任务要承担。而你们,也已不再是当初那个需要我带着走的团队。即使没有我,你们也能很好地推动项目向前。”
她顿了顿,补充道:“其实,这些天你们或许已经察觉,以前的我是引领者,而现在,我更多只是最后的拍板者。你们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也做得很出色。接下来,是你们该学会独立拍板的时候了。”
“我离开之后,项目将由孙卓越工程师负责。”
大家都默默点头,没有异议。孙卓越在研究所的资历深厚,在“晨曦”团队中更是除姜蕴宁之外最了解项目、能力最强的人。
最最重要的是,他们相信姜蕴宁做的决定。
在科技部的特别要求下,国防大学于校区深处划出一片独立区域,周围警卫昼夜值守,森严得仿佛与外界隔绝。那地方原本长期封闭,如今因姜蕴宁的到来而重新启用,成了她专属的培训场。而那六十六名经过严苛选拔、最终脱颖而出的学员,将由她亲自带训。
身为培训负责人,姜蕴宁刚一踏入国防大学,便被专人引领,来到校长周远少将的办公室。门口两名警卫神情严肃,目光笔直注视着来人。
姜蕴宁到现在还没有从国防大学毕业。
被军方提前调入重点项目时,她才大三,如今毕业证尚未拿到。严格来说,她的学籍仍在校,所以仍算在校本科生。
她缓步走进去,目光从整齐的办公桌扫向周远少将,感受到这位校长身上威严而沉着的气场。
“周少将好,我是此次培训的总负责人,姜蕴宁。”
周远少将抬起头,目光中带着一丝审视与期待。
虽然姜蕴宁在国防大学的在校时间不长,但她早已成为学校的金字招牌。
表面上,她从当年的高分报考,到“苍穹”系列的横空出世,再到在国际谈判中舌战群儒,以及近年来的“旭日”系列,一路成绩斐然,令人瞩目。
暗地里,她更是参与了紧急支援航天项目,贡献卓着。
周远少将回忆起当年的军训场景:他曾拿着望远镜观察这些学生,那个时候的姜蕴宁便格外引人注目。他与李高明中校还曾讨论过,要重点关注这个女孩。
谁曾想到,她根本没有给学校“慢慢培养”的机会——从一开始,就迅速引起了何敬修和吕思源的注意,并顺利进入吕思源团队,直接被推荐参与航天项目中SiGe材料的关键研究。
如今,尽管她尚未毕业,却已经以超乎同龄人的实力和成绩,成为能够主导高强度培训任务的人才。
周远少将的眼神中,不仅有审视,更掺杂着期待——这份期待,是对一个年轻天才承担更大责任的信任。
“姜蕴宁,欢迎回来。”
他轻轻摆手示意她入座。姜蕴宁微微点头,稳稳地坐下,背脊挺直,双手自然放在膝上,目光与周远少将相对,神情冷静而自信。
周远少将顿了顿,又补充道:“科技部的通知已经下达,我们这边的培训场所也已准备妥当。如有其他需求,你可以直接提出。”
姜蕴宁微微点头,声音沉稳:“周少将,我需要先去现场查看一遍,才能确定是否还有其他额外需求。”
周远少将略微点头,目光在她脸上停留片刻,神情中既有审视,也带着认可,“很好。那里是高度封闭的培训区,涉及机密任务。你的一切行动必须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同时确保学员的训练效果。”
姜蕴宁点了点头,目光坚定:“明白,周少将。我会确保培训顺利进行,学员的成长与任务保密都不会有一丝疏漏。”
周远少将再次点头,“培训的全面协调和资源保障都由你掌控。校内的各项支持,你可以直接调度;遇到特殊情况,也可直接向我汇报。”
语气平稳中带着威严,却隐含信任——她虽然已受科技部委派,但在校方内部,这句话意味着她的权威得到了正式认可。
姜蕴宁微微点头,目光坚定,心中对肩上的责任有了更清晰的界定。
“收到。”
离开校长办公室之后,姜蕴宁第一时间前往国防大学为她准备的培训场所。
她走进封闭的区域,目光扫过宽敞整洁的训练室、齐全的设备和分区明确的实验室,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提交给科技部的方案里,她也附上了培训所需的设备清单。
环顾整个场地,姜蕴宁的眉头微微皱起:一些操作台的布局仍可优化,让学员在高强度训练时操作更顺畅;实验室的通风和安全通道也需要再确认一次。她掏出笔记本,快速标注下调整方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