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气道修士的真炁,或清灵如风,或绵长如水,而《大荒吞天诀》所炼真炁,却蕴含一丝荒古气息,沉重如铅汞,暴烈如岩浆,运转时如凶兽奔腾,威势骇人。
此为大荒真炁,荒古苍劲,霸道绝伦。
此炁有三重玄妙:
其一,摧枯拉朽,破坏力惊人。
对敌时真炁外放,可轻易击穿同阶修士的护体灵光,甚至腐蚀法宝灵材。
其二,滋养肉身。
荒古真炁虽霸道,却蕴含生机,可反哺体魄,使修者筋骨如铁,气血如龙,不输于体修。
其三,镇压神魂。
真炁流转时,自然散发苍茫威压,对幻术、魂道秘法有极强抗性,等闲神魂攻击难以撼动。
不过,此真炁强者强矣,想要炼出这一口真炁可不容易。
此真炁修行凶险,动辄便有反噬之危。
吞灵过快,易致经脉胀裂;炼炁不纯,则真元暴走,反伤己身。
若心境不足,沉溺于吞噬之力,极易堕入魔道,成为只知掠夺的行尸走肉。
故而,此功中荒圣留下一道真言:
“吞天者,须有镇天之志;夺灵者,当怀不灭之心。”
……
魂道入道前,需冥想入定,有大定、小定、常定之分别。
而修行气道,入道之前,亦有三关。
分别为为感气、凝意、通脉。
此三关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缺一不可。
感气者,灵觉初开,需寻一灵气充沛之地,使呼吸绵长若存若亡,渐入致虚极,守静笃之境,于此感应天地灵机。
凝意者,神与气交,需以神意御气,此关最重心性修为,稍有不慎便会“意动气散”。
通脉者,待神意能御灵气后,方可引气通脉,此关凶险,需慎之又慎。
(气道境界设定修改一下,之前说气道入道第一关为引气境,现修改为练气境;引气通脉是入道前的境界)
……
王举凝神,呼吸渐缓,如龟息蛇眠。
他灵觉外放,以魂道小定之能,使心神澄澈,细细体察周身天地灵气流动。
初时如雾里观花,久而渐觉指尖酥麻,似有清风拂过,百会如有晨露滴落,此乃灵气交感之兆。
旁人感气,少则数月,多则三五载。
而王举不过片刻,便已感气。
非是他气道资质有多高绝惊艳,而是一道既明,万法皆通。
大道如网,诸道如目。提其一纲,则万目皆张。
修行之士,但得一门真谛,余者自可势如破竹。
故而有大道相济,并行不悖之说。
魂道已入定,他感气自没有什么难处。
然仍需脚踏实地,不可好高骛远,方是正道。
感气既成,王举凝神静意,心念动间,灵觉如丝缕,朝着那游离灵气蜿蜒缠绕而去,使其渐渐驯服。
初时,灵气如游鱼般滑脱,难以捉摸。
他并不急躁,只默运《大荒吞天诀》基础法门,使灵觉愈发细腻,如春风拂柳,无声无息间,已将灵气纳入掌控。
这一关,是个精细活计,最费心神。
仅仅是粗糙的掌控还不行,贸然引气入体,容易伤身,必须使心意与彻底灵气相合,如胶似漆,不分彼此,方算功成。
王举盘坐在床榻上,眉宇间渐渐凝起一丝倦意。他
浑然不觉,全部心神都浸在那缕缕灵气之中。灵觉如丝,在虚空中不断编织,时而收紧,时而放松,将那些跳脱的灵气一点点驯服。
……
不知不觉,东方已现鱼肚白,一缕天光照入房间。
王举猛然惊醒,这才觉着心神发虚,凝意修行,一下过了半夜。
“以我根基,都觉着虚脱,这凝意修行,果真消磨心神。”
“等闲人没个十来年苦修,入不了气道。”
……
修行一夜,第二天也没什么事,彭稀也没有发消息,王举出去跟着赵猛去膳房用完早膳,回来狮子卧睡,恢复精神。
在清虚仙门,护道者虽然地位不高,但基本的膳食供给还是有的,不需要他们动手。
当然,只是很普通的灵膳,对修行几乎没有帮助,想吃好的,还是需要自己花钱。
到午间,王举睡醒,叫上赵猛和周砚,一同去用膳。
他要请这两人吃顿好的。
初来乍到,身边就这俩人,自然是要交好,一顿饭而已,吃的再好,也花不了几个钱。
何况日后有的是机会找补回来。
吃了我的灵膳,窃你几分气运,这无疑非常之公平了。
晌午时分,清虚仙门膳房外人头攒动。王举领着赵猛、周砚二人,径直越过普通弟子用餐的外堂,朝着内里雅致的灵膳阁走去。
“王兄弟,这...…”
赵猛望着雕梁画栋的阁楼,脚步不由迟疑。
他入仙门护道好几个年头了,也就刚来时候被人带着在里面奢侈了一把。
平常一直是在外堂用膳,偶尔买些进补的灵膳,在外堂也能买到,里面那些上等灵膳,他是用不起的。
这边用膳的大都是仙门核心弟子,乃至于亲传弟子,一顿膳食就是大几百枚元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