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荏苒,倏忽三月。
王举深居简出,心神大半沉浸于混沌灵田的蕴养之中。
他不再如初时那般急切,而是如同一个真正的老农,每日以《青禾养元诀》转化出的养元真气悉心浇灌,以精研的《百物化肥术》 不断微调灵田肥力,使其始终保持最旺盛的生机。
修行之余,他亦时常走出客舍,流连于嘉穗城的阡陌之间、市井之中,跟不同修士进行请教学习。
城南,官方还设还有耒耜学社。
他也过去问道,有农修老师不吝指点:
“雷动并非破土之因,乃地气上升感召天象。农修当如大地,先蕴生机于九渊,待时而动。”
王举闻言恍然,想起震窍雷力与灵田生机的共鸣。
百草园内,有灵植夫嫁接火枣与冰荔。
王举亦放低姿态请教。
“接木非强改其性,乃引阴阳相济。道侣双修亦当如是。”
王举思及与七公主神交时雷霆与阴元的调和,对“嫁接”之道有了新悟。
游历间,他还在稷下书市偶得残卷《农桑辑要》,中有箴言:“治田如治国,肥瘠不均则民(苗)怨,时序错乱则国(田)危。”
他联想到混沌道基需平衡诸道,亦暗合此理。
那些交流看似琐碎,却让他对农道的领悟不再局限于法诀文字,而是真正融入了这片土地的血脉之中。
他明白了“因地制宜”、“顺天应时”并非空话,而是农修与天地沟通的最基本法则。
混沌灵田经三月调理,已现五色霞光。原先板结的息壤化作膏腴沃土,以指捻之可见七彩虹晕。
辛勤耕耘,必有回响。
这一日,王举如常内观灵田,只见田内生机勃发,远超以往。
种于中央的那株菩提根苗,得益于这片日益肥沃的灵田和精心的照料,竟悄然拔高了一截,嫩绿的叶片舒展,隐隐有智慧圆融的道韵流转。
丈量了一下,菩提根苗抽新枝三寸六分,新叶纹路暗合六十四卦方位,这是应了天数。
而更令他欣喜的是,那三颗精心培育的灵种,终于迎来了蜕变之机!
生机种已然不见,原处生出一株三寸高的青翠禾苗,通体碧绿如玉,叶脉中仿佛有生命溪流在潺潺流动,散发出最为纯粹的草木萌发之气。
厚土种则化作一株矮壮的金色穗状草,草叶厚重,紧贴地面,根须深深扎入灵田深处,不断稳固并反哺着周遭土壤,使其愈发坚韧肥沃。
灵根种最为神异,它生长最为缓慢,此刻才堪堪破土,探出一根晶莹剔透的嫩芽,芽尖呈现出混沌之色,微微摇曳间,竟能自发汲取混沌道基中散逸的各类道韵余晖,仿佛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拥有无限的成长可能。
就在这三株灵植各自显化成形,与混沌灵田、与王举心神建立起稳固而紧密联系的刹那——
“嗡!”
王举只觉神魂微微一震,周身气机与外界天地间的“生生之气”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强烈共鸣!
他无需再刻意引导,那浑厚的生生之气便自然而然地涌入他体内,汇入灵田,滋养着每一株灵植。
一种明悟涌上心头。
他不再仅仅是凭借农道法门修行,而是自身已成为了这生生不息循环中的一部分。
他对草木生长、对大地滋养有了本质的理解和亲和。
“这一刹,农道入道!”
“青苗境!”
水到渠成,毫无滞碍。
王举正式踏入了农修的第一境——青苗境!
此刻,他不仅能更高效地培育灵植,更能初步调动灵植之力。
心念微动间,那株青翠禾苗便能释放出蕴含生机的灵雨,那株金色穗状草可短暂固化一方土地,而那株混沌嫩芽虽还稚嫩,却已能微微扰动周遭的道韵流转。
感受着体内因农道入门而变得更加圆融厚重、生机勃勃的混沌道基,王举嘴角泛起一丝笑意。
此行留驻禾黍国,果然没错。
农道之玄妙,已初步向他展露峥嵘,而这,仅仅只是开始。
王举内观混沌灵田,细细察究起那枚灵根种长成的混沌嫩芽。
灵根种价值虽不高,但玄妙异常,乃农道开道之物,非寻常灵植可比。
其性空灵,宛若道鉴,深植于修士道基本源,所萌发之态,千人千面,映照修行者根本道途与心性修为。
似剑修道基凌厉者,能种出青锋剑竹,竹节铮铮若剑鸣,叶如碧刃,可自发结成剑阵,助主人磨砺剑意。
有禅心通透之佛修,修行农道,种得七宝菩提树,树冠如华盖,垂落智慧光雨,闻风过枝叶声,如听梵唱,可静心明性。
有丹师种出八卦炉藤,藤蔓蜿蜒如龙,结赤红葫芦果,内蕴三昧真火,于其中炼丹,成功率倍增。
有阵道宗师种得周天星辰草,草叶分布如星宿,随风摇曳,自成阵势,可引动周天星力。
此皆因灵根种深植道基,汲取修行者最本源之道韵、最深层之意志、乃至潜藏之禀赋而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