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安也松了口气,把手里的木棍放在一边,伸手摸了摸清欢的脸,轻声安慰:
“没事了姐姐,我们离他远远的,他不会跟过来的。
我们就在这边捡柴火,捡够了就赶紧回去,好不好?”
清欢点了点头,勉强挤出一个笑容:
“好,都听你的。”
两人不敢再往树林深处走,只在附近捡着枯枝。
岁安一边捡,一边时不时地往四周看,生怕那个流浪汉再出现。
清欢也加快了速度,小手不停地往竹筐里塞枯枝,只想早点捡满筐,早点回到福利院。
夕阳西下时,两人终于捡满了两筐柴火,背着竹筐往回走。
路上,清欢还是有些心有余悸,紧紧拉着岁安的手不放。
岁安感受到她的紧张,放慢了脚步,轻声说:
“姐姐,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我都会保护你的。
等我再长大些,就没人能欺负你了。”
清欢看着岁安认真的侧脸,心里的害怕渐渐消散了些。
她点了点头,把脑袋轻轻靠在岁安的肩膀上:
“嗯,我相信岁安。”
可自那天在山林里遇到流浪汉后,阴影就像黏人的藤蔓,缠上了清欢和岁安的日子。
只要他们踏出福利院大门——无论是去后山捡柴,还是跟着老奶奶去溪边洗衣,总能在不远处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
流浪汉依旧穿着破烂的衣服,头发胡子乱得像枯草,每次见到他们,那双浑浊的眼睛就会牢牢锁住清欢,一动不动,像盯紧猎物的野兽。
清欢起初只是害怕,后来次数多了,连白天都变得心神不宁。
她不敢单独出门,哪怕只是去院子里接桶水,也要紧紧拉着岁安的手;
晚上躺在茅草堆上,一闭上眼睛,就会想起那双直勾勾的眼睛,吓得浑身发颤,只能往岁安怀里缩得更紧。
有次去溪边洗衣,岁安帮着拧衣服的功夫,清欢抬头又看到了那个流浪汉。
他就站在对岸的树下,隔着潺潺的溪水,眼睛还是盯着她。
清欢手里的棒槌“啪嗒”掉在水里,脸色瞬间惨白,拉着岁安就往回跑,连没洗完的衣服都忘了拿。
回去的路上,岁安看着清欢发抖的样子,心里又急又气。
他拉着清欢的手,停下来认真地说:
“姐姐,你别怕,我以后每次都跟你一起,他要是敢过来,我就用石头砸他!”
说着,还捡起路边一块拳头大的石头攥在手里,小脸上满是倔强。
后来他们问福利院的其他孩子,才知道那个流浪汉好像只盯着清欢。
有个住了很久的男孩说:
“我见过他好多次了,之前他就蹲在福利院门口,谁都不看,就看郁清欢出来。
有次我朝他扔石头,他也不躲,还是盯着她。”
更让人心慌的是,流浪汉开始尾随他们。
有次傍晚捡柴回来,岁安故意走得慢,偷偷回头看。
果然看到那个身影跟在后面,隔着十几步的距离,不远不近,一直跟着他们走到福利院门口。
看着他们进去,才慢慢转身离开,像个阴魂不散的影子。
那天晚上,清欢抱着岁安,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声音带着哽咽:
“岁安,我好怕……他为什么一直盯着我啊?
他会不会……会不会对我们做坏事?”
岁安伸出小手,轻轻拍着清欢的背,像以前清欢安慰他那样,小声说:
“姐姐,别怕,有我呢。
我会保护你的,晚上我不睡觉,守着你。
他要是敢进来,我就喊奶奶们,还能用棍子打他。”
他说着,把白天捡的石头放在茅草堆旁边,又把清欢抱得更紧了些:
“姐姐,你靠在我身上睡,我暖,你就不怕了。”
清欢靠在岁安小小的肩膀上,闻着他身上淡淡的草木香,听着他小声的安慰,心里的恐惧渐渐消散了些。
她知道岁安年纪还小,可能没办法真的挡住什么,可只要能抱着他,能感受到他的体温,就觉得踏实了许多。
第二天,就是第二月了。
清晨的薄雾还没散尽,福利院的院子里就飘着淡淡的皂角香。
孩子们端着水盆排队洗脸,有的用袖子蹭着脸颊,有的对着破镜子梳理头发。
每个月的领养日,是这里最热闹也最忐忑的时刻,哪怕知道希望渺茫,也总想让自己看起来体面些。
清欢帮岁安理了理洗得发白的衣领,轻轻拂过他衣角的补丁,小声说:
“等会儿站直些,别总低着头,要是有人问你话,就好好说。
她嘴上这么叮嘱,心里却像压了块石头,既盼着岁安能有个好归宿,又怕真的有人选中他,把他们分开。
岁安点了点头,却悄悄攥住了清欢的手,掌心的温度带着一丝紧张:
“姐姐,我不想跟你分开。”
“傻话,”
清欢揉了揉他的头发,努力挤出笑容。
“要是真有人选你,就跟人家走,城里能读书,能吃饱饭,比在这里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