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大实验楼的灯光在凌晨两点依旧明亮,苏晚星揉了揉发酸的眼睛,指尖划过电脑屏幕上的 “植物生长模型农场适配方案” 标题,嘴角却忍不住弯起 —— 文档里不仅有陆知衍精准的参数表格,还有她补充的 “农户操作指南”,用张叔教孙女浇水的故事化语言,把 “传感器阈值调整” 转化为 “像照顾小麦宝宝一样调整水量”,让冰冷的技术方案多了几分烟火气。
“还在看?” 陆知衍端着两碗热粥走进来,浅灰色卫衣袖口挽起,露出手腕上的银质手表,表盘指针在深夜里泛着微光。他把粥放在苏晚星手边,指尖碰了碰她的手背,“刚才跟王经理确认过,明天上午十点提交方案,我们还有时间再核对一遍核心数据。” 苏晚星抬头时,才发现他眼底的红血丝,显然也是刚从模型调试中抽出身。
“你也没睡?” 苏晚星拉过他的手,触到掌心的薄茧 —— 是最近频繁敲击键盘、调试传感器磨出来的。她想起昨晚收到的匿名消息,还有笔记本上的 “X” 形划痕,心里的不安又冒了出来,“知衍,你说…… 赵雅会不会真的来过实验室?万一她动了我们的方案文档……”
陆知衍蹲下来,轻轻捏了捏她的指尖,语气坚定却温柔:“别担心,我昨晚已经检查过文档属性,修改记录只有我们俩的;实验室监控顾言泽也帮忙调了,昨晚除了我们,没有其他人进出。” 他舀起一勺粥递到她嘴边,“先喝粥,是你喜欢的南瓜粥,放了红枣,补补气血。我们一起核对完数据,就去休息,明天还要精神饱满地去农场。”
甜糯的粥滑进胃里,驱散了深夜的凉意。两人并肩坐在电脑前,开始逐页核对方案:陆知衍负责检查 “土壤湿度参数”“灌溉间隔算法” 等核心技术模块,苏晚星则重点核对 “农户操作指南”“方案实施时间表” 等人文配套内容。当翻到 “沙质土壤适配” 章节时,苏晚星突然指着一行数据:“这里的‘作物生长预测曲线’,是不是和我们上次在农场测的有点偏差?”
陆知衍凑过来,指尖在屏幕上滑动,很快找到问题所在:“是我昨天优化算法时,不小心输错了一个系数。” 他快速修改数据,屏幕上的曲线瞬间与农场实测数据重合,“还好你细心,不然提交给王经理,就会出专业纰漏了。” 苏晚星笑着摇头,把自己的笔记本推过去:“要不是你带我国去农场,我也想不到用‘小麦宝宝’的比喻,让农户更容易理解。”
晨光透过百叶窗时,两人终于完成了最后一遍核对。陆知衍把方案导出为 PDF 格式,加密保存到 U 盘,还特意备份了一份在云端,“双保险,万无一失。” 苏晚星则把 “农户操作指南” 打印出来,用樱花书签夹在关键页,“这样王经理和张叔他们看的时候,就能快速找到重点。” 收拾东西时,陆知衍突然从包里拿出个小盒子,里面是枚小巧的小麦造型胸针:“昨天路过文具店看到的,跟你的樱花发夹很配,今天去农场戴,图个好兆头。”
苏晚星接过胸针,别在浅杏色连衣裙上,镜子里的自己眉眼弯弯,昨晚的不安仿佛被晨光冲淡了大半。两人一起去食堂吃早餐,陆知衍排队买了她爱吃的肉松小贝,还把豆浆吸管插好递过来:“一会儿路上可能有点堵,我们提前出发,顺便绕去农场附近的水果店,给张叔带点他爱吃的苹果。”
车子驶往绿源农场的路上,苏晚星靠在副驾上,翻着手里的方案打印稿,突然想起什么:“对了,上次张叔说他孙子喜欢小黄花,我把你拍的麦田小黄花照片洗出来了,放在包里,一会儿送给小朋友。” 陆知衍笑着点头,伸手握住她的手:“你考虑得比我还周全。等方案确定下来,我们就帮张叔把他种小麦的故事写进你的短篇集,让更多人知道老农户的坚守。”
半小时后,车子停在农场门口,王经理已经在办公楼前等候。他穿着沾满泥土的胶鞋,手里拿着农田记录本,看到他们来,热情地迎上来:“陆同学,苏同学,快进来!张叔一早就来问你们到了没,说要给你们看他新育的小麦苗。” 苏晚星刚要说话,就看到不远处的田埂上,扎羊角辫的小女孩挥着野花跑过来,身后跟着扛着锄头的张叔。
“姐姐!哥哥!” 小女孩把野花塞进苏晚星手里,仰着小脸,“爷爷说,你们今天来送‘小麦魔法书’(指模型方案),我特意采了花送给你。” 张叔笑着拍了拍陆知衍的肩膀:“昨晚听王经理说你们熬了通宵,辛苦了!我煮了绿豆汤,在办公室冰着呢,一会儿喝了降降温。” 这些细碎的关心,让苏晚星心里暖暖的,觉得熬夜核对方案的疲惫都值了。
走进农场办公室,王经理接过陆知衍递来的 U 盘,打开方案文档。当看到 “农户操作指南” 里 “小麦宝宝” 的比喻时,他忍不住笑出声:“这个好!我们农场的老伙计们最怕看专业术语,这么一说,他们肯定能懂。” 陆知衍指着屏幕上的参数曲线:“王经理,您看这里,针对西边的沙质土壤,我们把灌溉间隔从 48 小时调整到 36 小时,还加了‘雨后松土提醒’,结合张叔说的种植经验优化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