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总有个前因后果吧?要是周玉明不瞎说那句话——?其实这不该我说,对吧?”薛井林说。“瞎话?哼!瞎个屁。他娘的,他家哪个丫头没有”“周兵!”见周兵一点儿也不看在同谁说话,向河渠连忙喊了他一声。一愣之余,周兵也知道说话走了火,不过他没有住口,而是说:“这有什么?她妈说得还要露骨,还要难听呢,而且我又没有说她家冤枉话。”
“算啦,要你交人你交得出吗?”“交不出。咦——,叫我交什么?她又没交我看守,交什么?不过哪个心里没数呢?”
郑敬芝说:“周队长,请你围绕主题谈,好不好?”“主题?什么主题?”周兵识不几个字,不懂主题的含义。“就是针对事情谈看法。”“看法?看法我不说了吗?夏家不对,打群架、轰人家家俱,拦都要拦不住,我拉架矛头就指向我。”“嗐--!”郑敬芝不说话了,隔了一会儿,对向河渠说:“谈谈你的看法。”
支书的倾向已再明显不过的了,可是向河渠并不是趋炎附势之辈,他一贯不肯说假话。凭心而论事情的起因确实是因为这句话,从这一点上讲周玉明应负主要责任,但是这句话不过是个导火线,夏周两家的武斗迟早会发生,没有这句话,也可以借别的因头。他说:“郑支书,打架的前因后果你都知道了,我不去多说。从这次打架的经过看周玉明有责任,但主要责任在夏家。周玉明的话是不对,不过没有违法犯制度,夏家打人砸东西可就违犯制度了。”见郑支书脸上露出不高兴的神色,他住了嘴。“呣——,怎么不说了?”“我就说这么多,别的我不知道。”
“总之这种歪风邪气必须坚决刹住,不能还像过去一样。不刹歪风,工作不好做。”周兵说。“说得对,不刹歪风邪气工作打不开局面。”郑敬芝接过周兵的话头说,但他说的内容却与周兵的本意完全相反。他说的是,“无事生非地攻击人家,一句尖刻话惹出这么大的风波,叫领导组怎么开展工作?过去仗着是老社长的连襟胡作非为,而今一失势就将矛头指向新的领导班子,这股歪风一定要刹住。”原来老社长是周玉明的姨丈。
“郑支书!”向河渠忍不住打断郑敬芝的话说,“毛主席教导我们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认真地说这场风波的主要责任不在周家。过去的事情我陆续有些耳闻,周家在队里确实有些不像话,但这一回”
“这一回你被表面现象迷住了。”郑敬芝也打断向河渠的话说,“事情发生后他家为什么丢开领导组直接找公社找大队?眼睛里还有领导组么?别说两人原本是父母包办的,即使是自由恋爱嘛,还允许解除,哪怕结了婚还有离婚的呢,为什么要在队里恶意中伤人?什么强占活人妻啦,什么有仇不报非君子啦,矛头指向谁?啊——?同志,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呢,要开动脑筋想一想,不能单看一时一事。”
周兵被郑支书的这番话弄糊涂了:周家兄妹在队里确实说了不少闲话脏话狠话。过去周家在队里也算一霸,周父素有笑面虎之称,周玉明除了会说尖刻话外,也会打人,自己练石锁学打拳为的就是对付夏周两郎舅。这两家的内讧,用句文话说,不过是狗咬狗的斗争。郑支书这么一分析,是有些道理,周玉明的父亲确实看不起新班子,曾阴不阴阳不阳地说些蔑视新班子的话,说周家矛头直指新领导班子,也不冤枉。
可是这一回不管怎么说挨打的是周家,作恶的是夏家,周玉明的话并不是造谣,她夏金花的情人已知道的至少是三个。要是挨打的得不到保护,打人轰家俱的反倒没事——,想到这儿,他说:“郑支书,我是个粗人,弄不懂你的那些本质是怎么透过现象的,可我总觉得打人的没事,挨打的有罪,这不合理,这样下去”“谁说打人没事啦?”郑支书不满地说,“夏家也不对,也要批评。我们不会因为夏金花是队长的对象就包庇她家。我说的是我们头脑中的这根弦不能松,要看得出本质,分得清是非。”
是非?向河渠黯然了。比较爱好哲学的向河渠知道郑支书的这种论理的方法在哲学上叫诡辩。想不到一个共产党的支部书记运用的竟是诡辩的武器。他想起老子曾说过“天下是非无所定,世各是其所善,而非其所恶。”郑支书赞成周夏分手、薛夏结合,则善薛夏而恶周,不管事实上究竟如何,是非早就在事情发生前就定了。这样下去,这个队的工作怎么开展呢?
“向会计,怎么不说话?”郑支书的问话惊醒了向河渠的沉思,他不解地望望支书,不知叫他说什么。郑支书明白他因在想其他什么事,没听清楚,于是重复了一遍说:“薛井林是组长,会议本应由他主持,但因涉及到夏家,他不便出头,周兵呢,水平呢没有你高,所以这个社员会要你主持一下。”“怎么处理?”“刚才不是说过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