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姐,荣瑞没说明白,我来告诉你。”在两桌间劝酒的顾荣华告诉大家:向院长有个干女儿在县人民医院当护士,县联社赵主任患有风湿性心脏病,归她护理,也由她丈夫韦医师主治,他在去探望赵主任时见到了小燕子。见大家不知小燕子是谁,说就是向会计的那位妹妹。小燕子认识顾荣华,知道他是她哥的同学,答应帮忙。顾荣华回来后告诉了向河渠,向河渠带上材料去城里找了他妹妹,让燕子了解全部情况。小燕子夫妇千方百计奉恳赵主任,赵主任满口答应,后来韦医生还登门追了两回,这才有了正式文件。
向河渠知道事情哪有那么简单的,顾荣华送礼还送了几回呢,不过赵主任迫于韦得志的面子也是真的。官再大,病总是要生的,生了病有个好医生精心诊治总比没有强,再说啦,清退顾荣华也真的不符合规定,原经手人又不在这个系统内了,纠一下错又有什么关系?还落得卖了人情得到当事人的感恩载德,何乐而不为?
一件原本非常简单的事情,竟拖了七年多才得以解决,这人际关系的盘根错结,官场办事的推、拖、糊、闪、让,官对百姓的无情无义,联系自己经历的一切,向河渠百感交集,七年多来的往事一下子涌到眼前。
那是1973年12月的一天,记不清是几号了。那时候他虽已安置在农机站,但公社需要时,还得去应付。这一天他刚从红旗大队回家,途经沿江二队时,从褚国柱家将女儿慧兰接了出来。他在从褚大妈身后抱起女儿时,笑着说:“大妈,慧兰再在您这儿呆几回,被您的茶食收买,快要不认我这个爸爸了。瞧刚才一见我还往您身后躲呢。”褚大妈笑呵呵地说:“人哪,都是有感情的,慧兰对我呀,比我孙女儿小红还要惹我喜欢呢。”他将慧兰放到自行车前横杠小木座上,让女儿将小脚踩住小踏板,跟她说:“跟奶奶说再见。”听慧兰跟褚大妈说着再见,父女俩说笑着离开褚家回家去。一路上慧兰还对他讲述着褚奶奶说的故事。正行走间,突然岸下传来顾荣华的呼喊声。原来已骑到顾荣华家屋旁了,于是下车问:“什么事?”顾荣华爬上大岸说有事商量,请他下去。伸手要抱慧兰,慧兰不让。他将车推到顾家屋前,支好车,抱起孩子,随顾荣华进屋。
“什么事?”他问顾荣华,见姜兰英面带泪痕,以为是夫妻闹矛盾,可又不像,因为顾荣华结婚后从没听说过夫妻大吵大闹的事儿,不禁心中有些纳闷。“他娘的,社里将我清退了。”顾荣华愤怒地说。“到底怎么回事儿,你说说清楚。”他放下孩子,坐在桌前凳子上,慧兰则依在他膝前。“呶,你看看。”他接过顾荣华递过来的纸头一看,是一份县供销总社十一月份下发的关于清退部分职工的通知。
文件说依据国家有关文件,经调查,全县各社计有五十九名该清退人员,其中沿江供销社只有顾荣华一人。他看不出文件的毛病,以不解的眼神望望顾荣华。顾荣华知道他不了解情况,就将国家有关文件的精神说了一遍。有关文件的关键词语有:“凡69年6月30日后进入供销社的职工一律清退,69年元月1日至6月30日进入供销社的,视该社编制许可,优留劣汰。”顾荣华是69年2月1日从公社贫宣队分进供销社的。沿江供销社69年元月1日后进社的共四人,其中6月30日进社的一人。按编制许可,沿江社只需清退一人,就是6月30日后进社的,即使编制不允许,哪怕只留一人也轮不到他,因为他是五金农机柜组长,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其他人都是一般职工,业绩不突出,常年连表扬也捞不上。出乎意料之外的是被清退的竟然是这位先进工作者。“我不知道应该怎样处理这件事,兰英一哭,我的心更乱了。”顾荣华说。“荣华告诉我这件事,我觉得你连老院长那么严重的灾难都能处理过去,这件事比老院长的事小多了,你会有办法处理的,所以让荣华注意你什么时候回家。”顾伯父说。
“你能弄到国家有关文件吗?哪怕是抄写的,但要一字不漏、一字不错。”他问顾荣华。姜兰英拿来一个煮鸡蛋给慧兰,慧兰躲闪着不要,他接过来放在桌子上,说:“嫂子,都是一家人,别客气。”顾荣华说:“想法子弄,大概问题不大。”“这个通知我先拿回去。我觉得理在我们这一边,会有法子取胜的。”他边想边说,“现在的关键是你要挺住,像钉子一样钉在供销社,不离开、不移窝。”“你是说坚守在五金柜台?”“是的!从明天起,没有特殊情况不离五金柜组。只要没有正式文件恢复你的工作,就坚守岗位,再好的地方也不去。你不移交,什么人敢去那个柜台?”
“这容易。”“不容易!”他说,“社里将停你的工资,让你生活费没着落;将威胁、许愿逼你、骗你离开岗位。”“没工资我天天站夜岗。”“站夜岗也不发津贴。”“这——”“所以我说这是关键的关键。这一条你能坚持,其他办法才好想,才好实施。不然,你人到走了,形成既成事实,那就难了。”“好吧,你放心,我下决心,死守岗位。”顾荣华坚定地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