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林寺的钟声在暮色中回荡,浑厚的声响穿过层层松林时,沾染上几分松针的清冽,最终轻轻落在山门前的石阶上,惊起几只栖息在石阶缝隙里的灰雀。灰雀扑棱着翅膀飞向天空,留下几声清脆的鸣叫,为这凝重的氛围添了一丝微弱的生机。
林异握着镇魂铃走在最前,指尖能清晰感受到铃身的震颤。比在断魂崖时平缓了许多,却仍有三股不同的魂魄波动在内部交织。幽冥鬼王的残魂像蛰伏的毒蛇,散发着阴冷的气息,静静缩在铃身一角;噬魂老怪的残魂则依旧狂躁,偶尔传来细微的冲撞声,似是不甘被束缚;还有一缕微弱却顽固的波动,是曾被夺躯的了尘的生魂,在两股邪魂之间勉强维持着自身的纯净,如同黑暗中的一点微光。
身后,玄阳与清玄并肩而行,两人的脚步沉稳,目光却时不时落在林异手中的青铜铃铛上,又快速扫过弟子们小心翼翼抬着的了尘躯体。那躯体苍白如纸,唇瓣泛着病态的青灰,胸口处残留的阴邪气息,正随着铃身的轻微震动缓缓消散,露出下方隐约可见的灼伤痕迹。那是噬魂老怪燃烧魂魄时留下的印记。
踏入山门的瞬间,一股温暖的佛光扑面而来,混着大雄宝殿内檀香的醇厚,瞬间驱散了众人身上沾染的阴寒。空尘方丈早已站在殿门前的石阶上等候,他身着月白僧袍,衣摆被晚风轻轻拂动,手中的念珠转得不急不缓,每一颗珠子的转动都带着沉稳的节奏。当他的目光落在镇魂铃上时,指尖轻轻点了点铃身,无需多言,多年的修为让他瞬间感知到铃内三股魂魄的纠缠与张力。
“方丈。”林异加快脚步上前,双手捧着镇魂铃递到身前,掌心因长时间握持而泛着薄红,语气带着几分恭敬与急切,“断魂崖一战,双邪残魂已收入铃中,只是噬魂老怪的残魂与了尘施主的生魂曾纠缠过久,生魂竟也被铃身的镇邪之力牵引,一同纳入其中。目前铃内魂魄虽不再激烈冲撞,却仍需进一步稳固,避免后续再生异动,伤及生魂。”
空尘方丈缓缓点头,抬手示意众人入殿。大雄宝殿内,香炉里的檀香袅袅升起,在琉璃灯的暖光中凝成细小的光柱,一道道光柱交织在殿内,映得佛龛上的佛像愈发慈悲。佛像的目光仿佛正注视着殿内的一切,带着安抚人心的力量。空尘方丈让弟子将了尘的躯体轻轻放在殿角的石台上,又从供桌下取出三枚墨玉。墨玉泛着温润的光泽,表面刻有淡淡的佛纹,刚一落地,便与铃身的红光产生微弱共鸣,显然是专门用来稳定魂魄的法器。
“此铃能同时收纳双邪残魂与生魂,足见其镇邪之力的醇厚。”空尘方丈的声音温和却有力,在殿内回荡时带着淡淡的佛韵,让人心神安定,“只是三股魂魄属性各异,邪魂阴寒,生魂脆弱,需以墨玉阵暂时稳住铃内气息,再借大雄宝殿的佛光日夜温养,避免残魂惊扰生魂,或是生魂被残魂的阴邪气息浸染。至于后续如何处置,是将残魂转移至锁妖塔,还是先让生魂归体,需从长计议,不可贸然行动。”
玄阳闻言,转身对身后的弟子吩咐:“取一块素色锦缎过来,将镇魂铃妥善包裹,避免外界杂气干扰铃内魂魄;再派两名修为深厚的弟子守在殿外,禁止任何人靠近大雄宝殿,违者以黄林寺宗门规矩论处。”弟子领命后快步行动,清玄则走到殿门处,将两扇厚重的木门轻轻合上,只留一条缝隙通风。他知道,铃内魂魄的稳定至关重要,哪怕是一丝外界的惊扰,都可能引发不可预料的后果。
林异站在供桌旁,目光紧盯着镇魂铃。铃身泛着淡淡的红光,随着墨玉阵的共鸣,红光渐渐变得柔和,像一层温暖的光晕包裹着铃身,铃内原本微弱的震动也彻底平息。他闭上眼,集中精神感知铃内动静:幽冥鬼王的残魂缩在铃身左侧,气息变得温顺许多,似是被佛光压制;噬魂老怪的残魂虽仍有细微波动,却已不再冲撞铃壁;了尘的生魂悬浮在铃身中央,被一层淡淡的佛光包裹,那是刚才空尘方丈暗中注入的力量,像一层护盾守护着脆弱的生魂。
“铃内魂魄已初步稳定,但需注意两点。”空尘方丈走到林异身旁,指尖轻轻拂过墨玉阵的纹路,语气带着几分郑重,“其一,此铃需日夜置于佛光之下,不可远离大雄宝殿这等圣地,否则残魂的阴邪气息可能复苏,再次作乱;其二,林异你需每日以自身的星佛之力注入铃中,既是与铃身加深感应,便于掌控,也是辅助稳固生魂。生魂离体过久,本就虚弱,若失去力量滋养,恐会逐渐消散,再难归体。”
林异郑重点头应下,伸手轻轻触碰铃身。指尖刚一接触,便感觉到一股温和的力量从铃内传来,与自己体内的星佛之力产生强烈共鸣。这是魂魄稳定后,镇魂铃与主人建立的更深层联系。他能清晰感觉到,铃内生魂的波动变得更加清晰,像是在回应他的力量,又像是在传递着某种微弱的诉求,那是对回归躯体的渴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