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反复测试、改进和试生产验证,那款凝聚了瓦窑堡兵工厂无数心血的轻量化、高精度新型步枪,终于迎来了它最重要的时刻——正式量产!
量产前的准备工作细致而繁琐。工艺规程被进一步细化,形成了一套标准化的作业指导书;专用工装夹具设计制作完成,确保了零件加工的一致性;各工序的操作工都经过了严格的培训,确保能吃透新步枪的技术要求。整个兵工厂,就像一张拉满的弓,蓄势待发。
在量产启动前夕,还有一个重要问题需要确定——给这款新枪起个正式的名字。
这天,在厂部的会议上,大家议论纷纷。
“咱们这枪又轻又准,叫‘飞鹰’咋样?象征打得快打得准!”一个年轻的技术员提议。
“不好不好,太像土匪的报号了!我看叫‘红星’步枪,寓意好!”另一位车间主任反驳。
“要不就叫‘瓦窑堡式’?让咱这地方也出出名!”有人半开玩笑地说。
李云龙听着直挠头:“你们这帮文化人,起个名也啰里啰嗦!要俺说,干脆就叫‘林烽式’!谁搞出来的就叫啥名!”
林烽赶紧摆手:“团长,这可不行!这枪是咱们全厂同志共同努力的成果,不是我个人的功劳。起名字,得有意义,还得考虑到咱们军队的传统和未来的发展。”
他沉吟片刻,目光扫过众人,缓缓说道:“同志们,我们这支军队,从南昌城头走来,历经千难万险,如今三大主力会师,正是开创一番新事业的时候。咱们这款新步枪,是咱们兵工厂自主设计制造的第一款制式步枪,是一个新的起点。我看,就叫它——‘八一式’步枪!纪念咱们军队的诞生,也寓意着它将来能成为咱们的主力装备,从一九三七年开始,护卫咱们的军队走向更大的胜利!”
“八一式?”众人低声念着这个名字,眼睛渐渐亮了起来。
“好!这个名字好!”赵刚首先赞同,“有历史意义,有纪念价值,也大气!”
“八一式……嗯,听着就提气!比啥飞鹰红星强多了!”李云龙也咧开大嘴,“就这么定了!以后咱们的战士,就拿这‘八一式’,狠狠揍小鬼子!”
名字一定,全厂上下更是干劲十足。“八一式步枪正式量产” 的大红标语贴满了车间。
量产流水线开动起来。锻造车间将自炼的优质合金钢锻造成一根根符合薄壁要求的枪管毛坯;制管车间的拉线机欢快地轰鸣,拉制出带着10条精准膛线的枪管;零件车间的工人们精心加工着每一个枪机、击针、弹簧;木工车间里飘出刨花的清香,一块块轻质硬木在老师傅手中变成线条流畅的枪托;最后,在组装车间,所有的零件汇聚到一起,被熟练地组装成一支支完整的步枪。
每一支“八一式”步枪在下线前,都要经过严格的检验:称重(稳定在6.8斤左右)、验膛、校枪(有效射程确达920米以上)、检查弹仓(容量6发,适配通用的7.92mm子弹)和动作可靠性。检验合格的步枪,才会被打上正式的编号和“八一式”的铭文。
整个三月,兵工厂的核心任务就是保障“八一式”步枪的量产。到了月底,成果斐然——首月量产,共计完成150支“八一式”步枪! 这个数字虽然不算庞大,但对于从无到有、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实现一款新枪定型和量产的瓦窑堡兵工厂来说,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
这150支崭新的“八一式”步枪,没有一支入库库存,被师部作为急需装备,全部配发给了前线最精锐的作战部队。
部队反馈很快就传了回来,而且几乎是一边倒的赞誉!
一位参加过长征的老连长在试射后,爱不释手地摸着枪身:“好枪!真是好枪!比汉阳造轻多了,背着跑几十里地都不咋累!关键是打得准!这瞄准基线舒服,后坐力也小,连着打肩膀也不疼!我看比鬼子那三八式也不差!”
一位机枪手出身的排长更喜欢它的射速和可靠性:“这枪机动作顺滑,供弹利索,速射起来比老套筒快多了!关键是咱们自己造的,子弹也好找(7.92mm子弹是主流口径)!”
甚至有战士调侃道:“以前缴获鬼子的枪,还得小心伺候着,生怕坏了没处修。现在好了,用咱们自己的‘八一式’,心里踏实!坏了也不怕,送回娘家修呗!”
这些朴实而热烈的反馈,比任何嘉奖都让兵工厂的工人们感到自豪。他们生产的武器,得到了战场使用者最直接的肯定!这意味着他们的汗水没有白流,他们的智慧结出了硕果。
李云龙拿着前线传回来的表扬信,乐得合不拢嘴,在厂里逢人便说:“瞧瞧!老子说什么来着?咱们‘八一式’就是好!这才刚开始,等以后产量上来了,让咱们的战士都换上这好枪,小鬼子的好日子就到头喽!”
林烽看着那一条条积极的反馈,心中充满了欣慰,但也感到了更大的责任。“八一式”步枪的成功列装,只是一个开始。如何进一步提升产量、保证质量、降低成本,如何让它真正成为战士们手中最可靠的伙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无论如何,瓦窑堡兵工厂已经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中国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即使在最艰苦的条件下,也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良武器。“八一式”步枪的枪声,必将越来越多地响彻在抗日的战场上,成为侵略者的噩梦,成为保卫家园的号角。
喜欢铁血长征,军工崛起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铁血长征,军工崛起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