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式-2型重机枪成功减重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在瓦窑堡和前线部队传开,大大提振了士气。那根轻了五斤却依旧坚挺的合金钢枪管,成了兵工厂技术实力的新象征,也引来了更多关注和期待——其他重武器,是不是也能照方抓药,减减负?
然而,就在这乐观的气氛中,负责物料管理的苏婉,却带着一脸愁容找到了正在试射场查看新一批火箭炮弹测试的林烽。
“厂长,有个紧急情况。”苏婉的声音压得很低,递过来一张清单,“咱们合金钢试验是成功了,可……家底要见底了。”
林烽接过清单一看,心头也是一沉。上面清楚列着现存的所有含铬物料:之前收集的报废轴承、锉刀碎片,加上后来零星找到的一些其他含铬废旧件,满打满算,按照试验成功的配比,也只够再炼制支撑一个月合金钢生产的铬料。
“只能撑一个月?”林烽的眉头拧成了疙瘩。合金钢的优越性已经得到验证,不仅仅是重机枪枪管,下一步改进火炮、甚至制造更精密的工具,都离不开它。这刚点亮的科技树,难道就要因为“无米下锅”而枯萎?
“咱们自己发现的铬铁矿呢?”林烽抱着最后一丝希望问。
苏婉摇摇头,无奈道:“地质队的同志带回来最新消息,西北山里的那个矿点,储量比预想的还要小,而且矿石品位极低,开采和提炼的成本太高,以我们目前的条件,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形成稳定供应。”
这时,老张、王老铁和牛大力也闻讯凑了过来。一听这情况,王老铁首先就急了,扯着大嗓门:“啥?没铬了?那俺们还咋造合金钢?俺还指着用这好钢给山炮也瘦瘦身呢!”
老张也忧心忡忡:“是啊,合金钢这条路刚看到点亮光,不能就这么断了啊。没有稳定的铬来源,一切都是空谈。”
牛大力瞪着牛眼,左看看右看看,突然冒出一句:“厂长!要不俺再带人去端几个鬼子据点?专找他们的仓库抢!说不定就有这劳什子‘铬’!”
林烽被他这简单粗暴的思路逗得苦笑一下,但脑中却像是被一道闪电划过!“抢?”他喃喃自语,随即眼神猛地亮了起来,“不对,不是去据点里抢现成的铬……我们是去‘捡’!捡那些鬼子用过、丢掉的,含有铬的破烂!”
他激动地站起来,语速飞快:“你们想想!鬼子的坦克履带、装甲车上的某些部件、还有他们机床上的高强度刀具……这些东西,为了耐磨和坚硬,很多都含有铬!虽然含量可能不高,但积少成多啊!特别是战场上被打坏的坦克、被炸毁的工事里,肯定有大量这样的废旧金属!以前我们都当普通废铁处理,或者干脆没条件回收,现在,它们就是我们的‘移动铬矿’!”
这番话如同拨云见日,让在场几人眼前都是一亮!
苏婉首先反应过来:“对啊!日军装备大量使用合金钢,这是已知的情报!他们的坦克履带销、诱导齿,还有某些型号机床的导轨和刀具,都是含铬的高碳钢或合金钢!如果我们能系统性地收集这些战场废弃物……”
老张兴奋地接口:“然后想办法把它们熔炼成成分相对稳定的‘再生铬铁’,不就能作为我们合金钢的铬元素来源了吗?”
王老铁更是激动得一拍大腿:“中!这个法子中!不就是把鬼子的破烂回回炉嘛!俺们锻工车间在行!总比对着石头山干瞪眼强!”
牛大力也来了精神:“捡破烂?这个俺熟啊!以前打完仗,俺就带人搜罗过子弹壳、铁皮啥的!厂长,这事儿交给俺!俺带警卫排和运输队的弟兄,专门去各战场转悠,保证把鬼子留下的‘铬疙瘩’都给你捡回来!”
“好!”林烽精神大振,立刻开始部署,“大力,这件事由你主要负责!我给你增派人手,配备骡马大车。你带队伍,带上必要的工具和武器,主动联系各主力部队的后勤部门,说明情况,请求协助。重点收集日军坦克、装甲车的残骸碎片,特别是履带部分!还有,如果遇到被我们破坏的日军临时修械所、仓库,里面的机床残骸、工具,尤其是那种特别硬、特别耐磨的刀具,一个不留,统统拉回来!”
“明白!俺这就去准备!保证把鬼子的‘铁裤衩’都给他扒回来!”牛大力嗷一嗓子,兴冲冲地跑出去集合队伍了。
“王老铁,老张!”林烽又看向两位老师傅,“回收来的东西五花八门,成分复杂,怎么把它们安全、高效地熔炼成可用的‘再生铬铁’,这个技术难关,就交给你们了!需要什么改进炉子,设计什么工具,尽管提!”
“没问题!”
“包在俺身上!”
王老铁和老张领命,立刻钻回车间开始研究熔炼方案。
“苏婉,你协助他们,查阅可能找到的资料,估算不同来源废料的铬含量,为熔炼配比提供参考。家泉师傅,麻烦您从金属学的角度,指导一下这种‘再生铬铁’的质量控制和后续合金钢冶炼的工艺微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