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刀具呢?”老张再次点出核心难题,“没有合适的刀,床子改造得再好,也是无米之炊,巧妇难为啊。”
这时,一直认真倾听的杨永军,犹豫了一下,还是鼓起勇气开口:“厂长,各位师傅……咱们,能不能……自己试着打造这些特制刀具?”
“自己打造?”王老铁扭过头,看着这个平日里沉默寡言的年轻人,“永军,你说得轻巧!那长杆镗刀,对钢材要求多高?还要热处理保证硬而不脆,形状又这么刁钻,咱们从来没干过这活儿!”
杨永军被王老铁说得脸一红,但还是坚持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王师傅,咱们……咱们不是能炼合金钢了吗?就用性能最好的合金钢做刀杆,保证强度和韧性!刀头部分,咱们用最硬的高碳钢,甚至……甚至可以把缴获的鬼子锉刀、钻头,挑好的熔了,重新锻打!形状复杂,咱们就分段锻造、加工,再想办法用热套或者特殊螺纹连接起来!热处理……咱们可以试着建个小型的盐浴炉,温度控制能更均匀精准些……”
他的话虽然带着不确定,却清晰地勾勒出一条“土法上马”的路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用我们能掌握的最好材料和技术,攻克刀具难关!
家泉次郎闻言,点头表示支持:“杨工的思路具有现实可行性。我们可以先进行详细的刀具设计,特别是镗杆的减振结构和与刀头的连接方式。利用我们的合金钢,制造出满足要求的刀杆。刀头采用可更换的镶嵌式,便于维护和磨削。这样制作的刀具,或许效率不及工业标准品,寿命也较短,但足以支撑我们完成前期样炮的试制和工艺验证。”
林烽越听,思路越开阔,他猛地一拍桌子,震得图纸都跳了一下:“好!就这么定了!双线并进!李师傅负责带队改造机床,赋予它新的‘力量’!王老铁、杨永军,你们负责攻坚特制刀具,为它打造锋利的‘牙齿’!老张,你居中协调,确保两边进度顺畅!家泉师傅,请您尽快完成机床改造的最终方案和特制刀具的详细设计图纸!”
他最后看向早已按捺不住的牛大力:“大力!改造需要的优质铁料、齿轮毛坯,打造刀具需要的合金钢、高碳钢,你负责保障!就是把咱们仓库翻个底朝天,把咱们那点压箱底的宝贝都拿出来,也得把材料凑齐了!”
“厂长你放心!俺就是把咱那土高炉拆了,也给你把料弄来!”牛大力嗷一嗓子,总算领到了任务,兴奋地摩拳擦掌。
“105项目”面临的第一个,也是最关键的瓶颈——炮管加工难题,就在这间弥漫着烟草、图纸与坚定信念的窑洞里,确定了“改造现有车床,赋予其新生;定制专用刀具,武装其利齿”的攻坚方向。
接下来的日子里,“105项目组”和相关车间进入了连轴转的状态。李德顺老师傅几乎以那台老式膛线车床为家,带着一群技术最过硬的钳工和机修工,小心翼翼地拆解、精确地测量、反复地计算、精心地加工着每一个新部件。老张和王老铁则守在灼热的锻炉和飞转的砂轮前,汗流浃背地尝试将一块块珍贵的合金钢和高碳钢,按照图纸锻造成那些形状奇特的长杆和刀头。
过程绝非一帆风顺。改造机床时,一个新加工的齿轮因为淬火工艺掌握不当,在空载测试时崩裂,碎齿飞溅,耽误了好几天宝贵时间。制造长杆镗刀时,第一次尝试用热套方式连接的刀头,在模拟切削试验中承受不住扭矩而脱落……失败、分析、总结、再尝试,成了家常便饭。
但没有人抱怨,更没有人退缩。所有人都清楚,他们正在亲手创造历史,正在为苦难深重的祖国,铸造未来战场上的“雷霆之矛”。每一个微小难题的解决,都意味着离那个宏伟的目标更近了一步。
当第一根经过初步改造、加装了宽大稳固附加平台的车床主轴,在加大了尺寸的皮带轮驱动下,发出比以往更加低沉、更加有力的轰鸣时;当第一根自制的、闪烁着冷冽寒光、长度超过一米五的合金钢镗杆,被小心翼翼地安装到改造后的车床上,随着主轴缓缓旋转时,所有参与其中的人,眼眶都忍不住湿润了。那不仅仅是一台机器和一件工具,那是瓦窑堡兵工厂不屈的意志和无穷智慧的结晶!
虽然距离真正加工出一根合格的、拥有完美膛线的105毫米炮管,还有无数艰难险阻需要克服,但最令人望而生畏的第一步,已经被他们用智慧和汗水,稳稳地踏在了脚下。瓦窑堡兵工厂,再次用其特有的坚韧与创造力,向着那看似高不可攀的技术巅峰,发起了义无反顾的冲锋。那未来将发出怒吼的“战争之神”的喉咙,正被这群衣衫褴褛却心怀天下的工匠们,用最原始而又最富生命力的方式,一点点地锻造出来。
喜欢铁血长征,军工崛起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铁血长征,军工崛起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