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区的晨光透过合金窗时,星衍已经攥着量子手机坐在桌前了。屏幕停留在苏晓冉昨晚发的消息界面,他指尖反复划过“长城观测台”几个字,连润强推门进来都没察觉。
“发什么呆?苏晓冉说八点在楼下等。”润强把叠好的深蓝色外套扔给他,自己则抱着胳膊靠在门框上,“我跟都鲁就不去了——我得准备去联合政府对接反物质武器的研发进度的资料,他说北京的景点看腻了,想在隔离区补觉。”
星衍猛地抬头,眼里亮得像落了星光:“你们真不去?”
都鲁从隔壁房间探出头,打着哈欠摆手:“不去不去,我前几年跟星民科考队来地球,故宫的地砖都快被我踩出坑了!你跟苏晓冉好好玩,记得给我带王府井的糖炒栗子,要现炒的!小伙子,脸皮点儿啊嘿嘿。”润强瞪了都鲁一眼“能不能教点儿好的?”都鲁哈哈笑着回了房间。
星衍没接话,却飞快地套上外套——他当然听出了两人的心思,分明是想给他们单独相处的机会。指尖触到口袋里的银色营养糖,是苏晓冉昨晚送的,糖纸在晨光下泛着细闪,像极了蓝色星球的星尘花。
楼下的停机坪已经停着一辆银灰色的悬浮飞车,流线型的车身没有车轮,底部泛着淡蓝色的反重力光。苏晓冉穿着浅白色的休闲装,比昨天的制服多了几分鲜活,看到星衍跑过来,她笑着挥了挥手:“早呀!昨晚睡得好吗?”
“挺好的!”星衍的耳尖有点热,目光不自觉落在她的发梢——晨光落在上面,像撒了层碎金。他刚想再说点什么,飞车的自动门就缓缓打开,驾驶位上坐着个穿黑色西装的男人,面无表情地递来两个银色手环:“身份识别手环,必须全程需佩戴。”
苏晓冉接过手环,帮星衍戴在手腕上:“这是安全防护用的,咱们今天的路线都报备过,跟着手环指引走就行。”她话音刚落,飞车就缓缓升空,星衍赶紧抓住窗边的扶手,低头往下看——隔离区的建筑在视野里逐渐缩小,远处的北京城区正一点点展开。
“哇……”星衍忍不住发出感叹。
脚下的北京早已不是史书里的模样,却又处处藏着历史的痕迹。最显眼的是纵横交错的立体交通网:低空是橙黄色的公共悬浮飞车通道,数百辆飞车像游鱼般有序穿梭,没有鸣笛,没有拥堵,全靠空中的全息交通标识指引;中层是透明的磁悬浮轨道,银色的列车贴着轨道飞驰,车窗映出下方的街道;高空则是深蓝色的货运通道,巨型货运舱缓缓移动,像漂浮在天上的集装箱。
“这是北京的立体交通系统,分低、中、高三层,”苏晓冉凑到窗边,指着低空的飞车,“所有公共交通都由中央AI调度,精准到秒,所以不会堵车。”
星衍盯着一辆掠过飞车的红色悬浮车,车身印着“紧急医疗”的标志,速度比其他飞车快了不少:“那要是有急事怎么办?比如生病?”
“有应急通道呀!”苏晓冉调出量子手机的全息地图,指给星衍看,“你看这些红色的线条,就是应急通道,医疗、消防、警务飞车都走这里,AI会自动为它们清空路线,从城区最东边到最西边,最多只要十分钟。”
星衍点头,目光又被地面的建筑吸引。街道两旁的高楼不再是单调的钢筋水泥,而是覆盖着绿色的垂直植被,藤蔓从顶楼垂到一楼,像一座座空中花园。建筑的外墙上嵌着巨型全息屏,正播放着地球与蓝色星球合作的科普动画,画面里的星民与人类科学家并肩研究,色彩鲜活。偶尔有几座老式建筑穿插其中,飞檐翘角上装着透明的保护罩,罩子上泛着淡光,是文物保护局专门设置的能量屏障,既能隔绝污染,又不影响观赏。
“那是故宫!”苏晓冉突然指着前方。
星衍顺着她的手指望去,只见一片金黄色的屋顶在晨光中格外耀眼。故宫的红墙依旧是厚重的宫墙红,却在墙根处加了一圈淡蓝色的能量环,防止游客过于靠近文物。空中没有飞车经过,显然是专门划定的禁飞区。悬浮飞车缓缓降落在故宫南门的停机坪,星衍刚下车,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住了——
太和殿的屋顶覆盖着流光瓦,在阳光下会随角度变换颜色,时而金黄,时而赤红,却依旧保留着传统的歇山顶造型。殿外的广场上没有拥挤的人群,游客们都戴着轻薄的全息导览眼镜,眼镜会自动播报文物的历史,还能投射出古代宫廷仪式的全息影像:穿着明黄色龙袍的“皇帝”正沿着台阶走上大殿,身后跟着手持宫灯的“宫女”,影像与真实的宫殿重叠,仿佛穿越到了古代。
“这些流光瓦是去年刚换的,”苏晓冉带着星衍走上台阶,指尖轻轻碰了碰殿外的保护罩,“传统的琉璃瓦容易被酸雨腐蚀,文物局就研发了这种新型材料,既能防腐蚀,又能模拟琉璃瓦的质感,晚上还会发光,像把星星铺在了屋顶上。”
星衍盯着全息影像里的“宫女”,她们的衣袂随风飘动,连裙摆上的刺绣都清晰可见:“这是怎么做到的?比蓝色星球的模拟影像还真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