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是见他已得神剑认主,修为又深,才动了结盟之念。
如此说来,州牧大人愿与我佛门合作?净空难掩激动。
不知佛门有何条件?不妨直言。”萧云笑意不减。
佛门愿倾力助大人平定天下,只求大人允许在辖境内弘扬佛法,兴建寺庙,并助我佛门抵御儒道两家的压制。”净空缓缓道来。
哈哈,只怕要让大师失望了,这些条件恕难应允。”萧云眯起眼睛。
这是为何?莫非大人对我佛门有所误解?净空满脸困惑。
并无误解。
正因深谙佛门教义,才更要限制尔等传教。”萧云神色肃然。
作为穿越者,他深知佛教利弊。
历史上数次灭佛运动,皆因寺院耗费民财,权贵布施实为收买宗教服务,令百姓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这般教义,岂能任其蔓延?
其次,寺院地主掌控大量土地,严重干扰国家土地政策的推行。
寺院经济以田产为核心,通常通过施舍、兼并和掠夺获取土地。
无论是朝廷还是王公贵族兴建寺院,往往伴随土地施舍。
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王朝更迭频繁,阶级矛盾尖锐,士族地主和百姓为寻求精神寄托,纷纷将田产捐给佛教寺院,导致寺院田产激增。
此外,寺院还通过兼并和掠夺手段扩张土地。
再者,佛教寺院经济严重损害国家税收和徭役。
寺院不仅占有大量土地,还控制众多依附人口。
百姓投身寺院的主要原因是逃避徭役和赋税。
这一现象对国家构成致命威胁,若百姓纷纷出家,无人纳税服役,国家根基必将动摇。
这正是统治阶层决心灭佛的关键原因。
萧云在多个小世界中亲眼目睹佛门的霸道与猖狂。
例如在大唐世界,以慈航静斋为首的佛门势力不仅企图统一江湖,甚至狂妄到替天选帝,勾结士族门阀图谋改朝换代。
因此,萧云对佛门并无好感。
他主张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即便在宗教领域也坚持这一原则,不会偏袒任何教派。
若必须选择,萧云更倾向道教。
此时张道陵创立的天一道已发展壮大,萧云计划突破法相境后拜访这位道教创始人,将道教引入并州。
萧云的话令净空心中一紧,他不明白为何萧云放弃大好机会,反而要限制佛教。
阿弥陀佛,不知州牧大人准备如何限制佛门?净空神色凝重地问道。
要求很简单,萧云直视净空,佛门若要在我的势力范围内传教建寺,必须遵守律法,按时纳税,不得以佛法蛊惑百姓,应真正引导向善,修行功德。”
阿弥陀佛,小僧记下了,需回去斟酌,告辞。”净空行礼道。
大师慢走。”萧云微笑送别。
初平三年。
王允仍如历史般用计诛杀董卓。
但因萧云介入,计策对象变为李傕、郭汜,导致董卓与二人关系恶化。
这二人本就野心勃勃,在天子刘协和王允怂恿下,于长安发动 ** ,诛杀董卓及其亲族,唯有李儒逃脱。
此事根源在于董卓迁都长安后沉溺享乐,荒废政务,不再听从李儒谏言。
李儒早有预感,提前将家眷转移至安全之处,果然不久后李傕、郭汜便发动 ** 。
长安距洛阳较近,吕布欲趁机夺取长安,却被周边天险所阻,与西凉军陷入僵持。
……
冀州。
袁绍听闻公孙瓒被旱魃所伤,白马义从伤亡惨重的消息后喜出望外,立即挥师进犯幽州。
公孙瓒麾下六万余白马义从经此一役折损近万,另有万余负伤,面对袁绍大军压境,幽州军节节败退。
袁绍麾下大将鞠义训练的先登死士,此前因兵力不足难敌白马义从,如今趁其元气大伤,率部大破幽州铁骑。
失去精锐的公孙瓒连失两郡,只得向诸侯求援。
唯有辽东公孙度与并州出兵相助,曹操正攻徐州陶谦,吕布忙于进犯长安,皆无暇援手。
萧云本欲待公孙瓒溃败后夺取幽州,未料旱魃突袭致白马义从折损,反让袁绍占得先机。
因萧云闭关,霍青桐与郭嘉等人决议派赵云率三十万铁骑驰援,加之公孙度二十万大军,终使战局陷入僵持。
萧云闭关前已定策北伐异族。
当诸侯忙于扩张时,他调遣黄忠、太史慈、张颌统百万大军征讨南匈奴与羌人,烽火席卷北方。
淮南淮河畔,袁术手持古图寻觅良久,疑窦渐生,转头问纪灵:“此图莫非有假?大禹 ** 妖猴之事,当真存在否?”
他偶然闯入上古修士洞府,仅得此图记载妖猴封印之地。
修士乃大禹旧部,曾参与 ** 妖猴,留图嘱后人加固封印。
袁术却想释放妖猴,以此为争霸利器。
袁术翻阅了大量典籍,尤其是袁氏家族的珍藏古籍,终于确认了地图的真实性,也查明了淮水中被 ** 的上古妖猴的来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