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的潮水漫过守拙园外的芦苇荡,林砚站在观潮台防潮榫木栈道上,手里攥着块从叙利亚海漂来的橄榄木——这是阿明去年冬天在海边捡到的,木头上还留着渔网的勒痕,却在潮汐的打磨下泛出温润的光。他要把这块木料做成潮音钟,在钟身刻上三十七个国家的海岸线轮廓,涨潮时海水拍击钟壁,能发出不同频率的声,像地球的心跳。
潮汐卯的角度不对!阿明举着个黄铜齿轮跑过来,齿轮的咬合卯被海水浸得发亮,是用叙利亚分园寄来的沉船铜器改的。少年的蓝布裤脚卷得老高,露出晒成古铜色的小腿,我按照您说的潮汐规律计算过,卯眼角度应该再偏三度,这样退潮时钟声才会低沉。
林砚接过齿轮,指尖触到那些细密的防锈纹。十五年前他初学制钟时,苏爷爷总说好钟要跟着天地走,现在这齿轮的轴孔卯里还留着当年练习时的偏痕,倒成了最灵敏的潮汐感应器。他把齿轮嵌进潮音钟动力箱,潮汐推动的水流立刻带动齿轮转动,震得栈道下的芦苇荡泛起涟漪,惊起群白鹭。
苏棂溪端着碗海鲜榫卯面从月亮门走来,木托盘的防滑卯缠着海草绳,是用南非渔民寄来的旧渔网编的。用涨潮时捞的蛤蜊做的,她往林砚手里塞了双竹筷,竹筷的夫妻榫能严丝合缝拼在一起,秘鲁的卡米拉说他们用可可壳做了潮音鼓,退潮时敲打,声音能传到雨林深处。
潮水渐渐退去,露出守拙园外的万国滩——三十七个国家的木料被潮水打磨成奇形怪状,中国的楠木温润如玉,叙利亚的橄榄木斑驳如锈,南非的乌木沉如墨玉,秘鲁的紫檀木灿若星辰......它们在滩涂上自然拼合,像块被潮水写就的世界地图。
张叔把潮汐发电榫安好啦!赵爷爷的拐杖敲着栈道喊,老人的草帽上别着枚叙利亚贝壳,是阿米娜寄来的。张叔蹲在发电箱旁,箱身的散热卯刻着海浪图案,这是用你设计的潮汐动力榫做的,他指着箱内交错的齿轮,涨潮时海水推动螺旋卯,退潮时带动往复榫,发的电足够照亮整个滩涂。
留守儿童小宇抱着个木盒子从芦苇荡钻出来,盒子上的波浪卯做得像层层叠叠的浪。林师傅,我做了个海音盒孩子的脚丫沾满泥巴,眼睛亮得像被潮水洗过的星,里面装着各国孩子的录音,涨潮时海水冲过盒子,就能听到不同的声音。盒子里的传声卯用三十七个国家的贝壳嵌成,退潮时能收集海风的呼啸。
林砚接过木盒,指尖抚过那些天然的贝壳纹。小宇刚来守拙园时总在滩涂捡贝壳,说想给每个贝壳刻上名字,现在却能在木头上做出波浪榫的盒身,盒底的排水卯能自动排走积水。咱们把盒子埋在万国滩中央,他笑着摸了摸孩子的头,让潮汐带着声音去周游世界。
潮水退到最低点时,孩子们开始在滩涂上拼万国潮汐图。阿明用定位榫固定各国木料,中国的楠木对着东海,叙利亚的橄榄木对着地中海,南非的乌木对着印度洋,秘鲁的紫檀木对着太平洋......三十七个木料的拼接卯在滩涂上形成巨大的齿轮,涨潮时海水推动齿轮转动,像个会呼吸的机械装置。
莱拉的视频连线通了!苏棂溪举起平板电脑,屏幕里的叙利亚分园正涨着潮,哈桑站在防潮榫卯墙下,墙身的排水卯用的是中国的蚣蝮吐水造型,却在蚣蝮嘴里衔着橄榄枝。孩子们在做潮间带标记他指着沙滩上的木牌,用你教的防腐榫木料做的,退潮时露出,涨潮时隐入水中。
屏幕里的阿米娜举着个贝壳对镜头晃,贝壳的铰合卯被她刻上了二字。我做了会眨眼的贝壳少女的声音裹着海浪的轰鸣,涨潮时海水漫过贝壳,就会变成阿米娜,退潮时又变回来。
阿明的脸地红了,抓起个定位榫就往滩涂跑。他要把中国的楠木和叙利亚的橄榄木拼得更紧些,榫卯间的缝隙几乎看不见,像两个紧紧相拥的影子。
林砚看着儿子的背影,突然想起苏爷爷说的潮性如人性好潮要跟着月亮走,好人要跟着良心走。工坊墙角的传家宝潮汐钟已经用了三十年,钟摆卯的凹槽被磨得发亮,现在阿明用它校准万国潮汐图,倒让这老物件有了新的生命。
中午的摆得格外热闹,万国榫卯桌上的菜都带着海的气息:中国的潮间带螺狮螺旋榫木叉挑着吃,叙利亚的橄榄海鲜卷卷成海浪状,南非的风吹鱼干风榫木架晾着,秘鲁的可可海苔脆裹着可可粉。
孩子们围在最边上的桌子,用阿明教的潮汐手势交流——手掌朝下是涨潮了,双手相握是我们在一起,举过头顶是一起乘风破浪。阿明正教阿米娜通过视频拼潮间带木图,镜头里的叙利亚木料和守拙园的木料在滩涂上渐渐重合,像两块被潮水冲在一起的拼图。
午后的潮水开始上涨,万国潮汐图的齿轮缓缓转动。林砚带着孩子们给潮音钟涂防护漆,阿明在钟身刻双狮戏珠,狮子的鬃毛用波浪卯表现,戏的是个微型地球仪;小宇刻贝壳森林,每只贝壳的铰合卯都能开合,涨潮时海水冲过贝壳,会发出不同的音;最小的孩子刻小脚印,一串从中国延伸到叙利亚,脚印的间距越来越小,最后重合在一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