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了更精深的缝纫技能后,苏念晚看待布料和针线的眼光都不同了。她不再仅仅满足于缝缝补补和制作简单的衣物,开始尝试更具设计感和实用性的改造。
她先是从自家和赵秀娥那里找来了几件实在不能再穿的旧衣服,拆洗干净后,根据布料的质地和颜色,重新剪裁拼接。一件沈父的破旧工装裤,被她改成了两个结实的劳动布挎包,加了内衬和扣襻,实用又耐磨。赵秀娥一件褪色严重的碎花衬衫,则被她巧妙拼接,给沈明珠做了一条背带裙和一个小小的配套头花,惹得小丫头欢喜得不得了,连着好几天都穿着不肯换。
王秀英看着苏念晚如同变魔术般将废旧物品化腐朽为神奇,又是惊讶又是骄傲:“念晚,你这手真是越来越巧了!这脑子是咋长的,这么多巧思!”
苏念晚笑着将那个劳动布挎包递给王秀英:“妈,这个您平时买菜或者下地装着东西方便。”又将另一个递给赵秀娥:“大嫂,这个给你用。”
赵秀娥摸着那结实又好看的挎包,爱不释手,连连道谢,心里那点因为苏念晚过于能干而产生的小小压力,彻底被佩服和感激取代。
苏念晚的巧手名声,随着沈家几人背出去的新挎包和沈明珠的新裙子,再次在村里妇女间传开了。很快,便有相熟的媳妇、婶子拿着自家压箱底、舍不得扔又不知如何处置的旧布料,或者孩子穿小了的衣服,腼腆地来找苏念晚,问她能不能帮忙改改。
苏念晚来者不拒。她并不收取费用,只当是邻里间的互相帮助。但她会在改制过程中,耐心地讲解一些简单的改制技巧和针法,比如如何利用碎布拼出好看的花样,如何改变领口袖口让旧衣焕新,如何给孩子的衣服留出放量的边以便长大还能接。
她改制出的衣物,既符合这个时代的审美和实用要求,又总能在细节处透出别致和用心,比如在小孩衣领上绣个小动物,在衣角拼个简单的几何图案,或者将过于宽大的衣服收腰处理得更合身。收到改制后衣物的人家,无不惊喜万分,对苏念晚更是感激。
“念晚这手艺,真是绝了!这改得比新的还好看!”
“可不是嘛,还教咱们法子,一点不藏私!”
“以后有啥针线活上的难题,就找念晚!”
苏念晚用她的巧手和无私,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邻里关系,更将一种“勤俭节约、巧思创造”的生活理念,潜移默化地传播开来。她在村里的影响力,尤其是妇女中的号召力,与日俱增。甚至有人开玩笑说,红星大队的妇女主任该让苏念晚来当。李婶子听了也不生气,反而乐呵呵地说:“念晚要是愿意,我立马让位!这丫头,比我能干多了!”
这种无形的人望积累,为苏念晚未来可能进行的更深层次的调查,铺垫了坚实的基础。
这天下午,苏念晚正在帮张婶子将她儿子的一条磨破了膝盖的裤子改成一条七分裤,几个年轻媳妇围在旁边一边看一边学。铁蛋娘(之前掉水渠那个孩子的娘)也在,她看着苏念晚飞针走线,动作流畅优美,忍不住感叹:“念晚,你这手咋这么巧呢?咱们整天摸锄头把子的手,可做不来这细发活。”
苏念晚抬起头,温和地笑了笑:“嫂子,熟能生巧罢了。其实这缝纫跟咱们种地也有相通的地方,都得用心,都得讲究个方法。种地要知道啥时节种啥,缝纫也得看布料选针法。道理都是通的。”
她的话通俗易懂,让在场的人都若有所思。
苏念晚趁机又道:“咱们女人家,除了下地干活,操持家务,也得有点自己的想头和手艺。不说别的,能把家里人打扮得利索点,把家里收拾得舒服点,这日子不就更有奔头了吗?而且,多学点东西总没坏处,说不定哪天就能用上。我听说,城里有些工厂招工,会点缝纫的还能加点分呢。”
她这话,既肯定了妇女在家庭中的价值,又 subtly 地鼓励她们学习技能,放眼未来。虽然“工厂招工”对现在的她们来说还很遥远,但“多学点东西总没坏处”这个观念,却像一颗种子,悄悄种在了她们心里。
铁蛋娘点点头:“念晚你说得对!是该学点东西,不能一辈子就围着锅台和地头转。”
其他几个年轻媳妇也纷纷附和。她们看向苏念晚的眼神,除了感激和佩服,更多了一丝对更广阔天地的朦胧向往。苏念晚无形中,成了她们心中一个引领者的角色。
帮张婶子改好裤子,送走众人后,苏念晚看着系统界面。那个“利用创意菜肴获得家人好评”的日常任务完成后,系统又发布了新的日常任务:
【日常任务:利用缝纫技能,帮助超过5户邻居完成旧物改造,并获得真心感激。任务奖励:布料辨识与护理知识(初级),积分20点。】
任务进度已经显示(3/5)。看来,帮助他人也能有效推动系统任务,获得奖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