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境”引擎的底层规则库日益充盈,仿佛一片新大陆的物理法则被逐条定义。周凡沉浸在由代码和数据构成的宇宙中,日夜不停地编译、调试、优化。他体内那由“代码筑基”形成的能量循环,与“灵网”系统及“灵境”引擎产生了深层次的共鸣,使得他处理这些复杂能量模型时,拥有着近乎本能的高效。
是时候进行第一次关键的整合了——构建对门阴煞的“数字孪生体”。
这绝非易事。他们无法直接扫描阴煞核心,所有的数据都来源于外围的被动监听和那次短暂接触的碎片。这就像试图通过观察一只野兽在森林里留下的足迹、吼声和偶尔惊鸿一瞥的身影,来在电脑里完美还原出这只野兽的完整形态、内部结构和行为模式。
周凡采用了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的方法。他将收集到的所有关于对门能量波动的数据——包括“枉死屠夫”怨灵的咆哮频谱、地脉阴井的能量溢出模式、以及那核心阴煞散发出的最隐晦的“计算”涟漪——全部输入到一个复杂的生成式对抗网络(GAN)中。
这个网络由两部分组成:“生成器”试图根据输入的数据噪音和已知的能量规则,创造出尽可能逼真的阴煞虚拟模型;而“判别器”则根据周凡和柳小小提供的、关于真实阴煞的有限认知(如那恶意之眼的凝视感、信息迷雾的特性、与何仙姑所中阴煞的同源感等),来判断“生成器”产出的模型是否足够“真实”。
两者不断博弈、迭代。“生成器”努力欺骗“判别器”,而“判别器”在每一次被欺骗中变得更聪明,反过来迫使“生成器”生产出更接近真实的模型。
这个过程消耗了巨大的算力,安全屋提供的服务器群组日夜不停地轰鸣。柳小小能看到周凡终端屏幕上,一个最初只是一团混乱马赛克的虚拟能量团,在一次次的迭代中,逐渐开始呈现出某些熟悉的特征——那粘稠的黑暗感,那扭曲的边界,那仿佛由无数低语构成的背景噪音……
三天后,当第次迭代完成时,“判别器”的识别准确率首次下降到了一个阈值以下。这意味着,“生成器”创造出的虚拟阴煞,已经具备了足以“以假乱真”的初级特征。
“数字孪生体 Alpha v0.1,构建完成。”周凡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兴奋。他看向柳小小,“准备好了吗?进行第一次虚拟对抗测试。”
柳小小深吸一口气,戴上了周凡特制的脑波交互头盔(初级版,主要用于意识连接和感官反馈,并非完全沉浸)。“来吧,让我看看这个‘假货’有几分成色!”
周凡按下了启动键。
柳小小的意识微微一沉,仿佛穿过了一层水膜,下一刻,她“出现”在了一个完全由数据和能量模型构建的虚拟空间中。这里的景象,正是对门那间凶宅的数字化复刻,每一处污迹、每一丝能量流动,都力求还原。而在主卧室的门口,一团不断蠕动、散发着不祥暗红色光芒的虚拟能量体(数字孪生阴煞)正悬浮在那里,与记忆中那种令人心悸的感觉极其相似!
“测试开始。目标:评估虚拟阴煞行为模式拟真度,测试基础应对策略。倒计时:5,4,3……”
倒计时结束的瞬间,那团虚拟阴煞猛地动了!它没有直接扑上来,而是如同现实中一样,先释放出一圈扭曲的“信息迷雾”(虚拟效果),试图干扰柳小小的感知。同时,客厅角落的虚拟“地脉阴井”开始汩汩冒出暗绿色能量,而那个由数据构成的“枉死屠夫”怨灵也咆哮着凝聚成形!
一切,都如同那天的重演!
“气泡展开!”柳小小在意识中默念,同时按照周凡预先加载的“战术协议”,模拟调用自身灵力和API。
一个淡蓝色的“信息清明气泡”以她为中心展开,排开了虚拟的信息迷雾。她挥动由数据构成的“雷击木短棍”,迎向扑来的虚拟怨灵。
**第一次交锋:** 虚拟怨灵的行为模式与真实情况高度吻合,攻击凶猛但缺乏变通,被柳小小依葫芦画瓢轻松挡下。虚拟地脉阴井的能量侵蚀也被“气泡”有效阻挡。
**结果:** 基础单位行为模拟度:高。基础防御策略有效性:确认。
**第二次交锋:** 柳小小尝试突进主卧室。虚拟阴煞核心果然释放出强大的精神冲击,数据模拟出的恶意凝视感让柳小小的意识体都感到一阵刺痛和混乱,动作瞬间迟滞。虚拟怨灵和阴井能量趁机加强攻势。
**结果:** 核心精神攻击模拟度:较高。对意识体影响显着。原有战术下,突进失败风险:极高。
**第三次交锋(战术调整):** 柳小小根据周凡通过外部指令提供的建议,不再强行突进,转而采取游斗。她尝试调用虚拟的“胡家幻术API”,在虚拟阴煞周围制造干扰性的幻象。虚拟阴煞的运算似乎出现了一丝极其微小的迟滞,对“枉死屠生”和“地脉阴井”的协调控制出现了短暂的不连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