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的长春,鹅毛大雪连下三日,城墙上的积雪堆成了半人高的雪墙,寒风卷着雪粒呼啸而过,刮在战士们的脸上如同刀割。
指挥部里,炭火熊熊燃烧,却驱不散空气中的凝重——陈峰正盯着眼前的作战地图,指尖在长春城防关键节点上反复摩挲,眼底藏着一丝旁人难以察觉的笃定。
就在昨夜,他通过系统兑换奖励秘密渠道调度的大批战备物资,已悄然运抵兵工厂,那是他筹划数月、动用所有隐秘关系才打通的补给线,也是守住长春的底气所在。
“李默,通知秦峰,让兵工厂立刻清点入库物资,按计划分发各部!”
陈峰沉声下令,语气不容置疑,“重点是这批新到的重武器,务必在两日内完成调试,投入布防!”
李默眼神一亮,快步应道:“是!军长,您这次调来的物资也太充足了,兄弟们见了都摩拳擦掌!”
他心里清楚,陈峰总能在关键时刻拿出意想不到的补给,却从不多问来源——这是军长的秘密,也是全军上下信任的根基。
陈峰微微颔首,没再多言。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些足以改变战局的武器,源自他脑海中那个无人知晓的“抗战补给系统”。
方才打退日军第一次总攻,系统解锁的“史诗级补给包”已全部转化为实际物资,静静躺在兵工厂的仓库里:
- 88毫米高射炮(两用型)50门,配套穿甲弹发、高爆弹发
- 喀秋莎火箭炮12门,火箭弹800枚
- 马克沁重机枪200挺,配套弹药500万发
- 莫辛纳甘狙击步枪150支,穿甲燃烧弹3000发
- 反坦克地雷1000颗、反步兵地雷2000颗
- 高效消毒粉5吨、霍乱疫苗10万支
- 单兵急救包5000个、冬季防寒服套
- 122毫米榴弹炮20门,配套杀伤爆破弹5000发
- 军用压缩饼干100吨、罐头食品5万箱、饮用水净化设备20套
这些物资,将是抵御日军第二次总攻的核心力量。
话音刚落,通讯兵突然跑进来,手里拿着两份加密电报,神色慌张:“军长,延安急电,还有一份是潜伏在东京的内线传来的密报,都标着‘最高紧急’!”
陈峰接过电报,快速浏览起来,脸色渐渐凝重。
东京的密报详细揭露了日本天皇与英美法三国的密谋——《东北利益划分密约》的核心条款赫然在目:英美法援助日军155毫米榴弹炮生产线、谢尔曼坦克图纸、每月五十架喷火战斗机,
交换条件是东北煤炭、钢铁资源的优先开采权,大连港租借期延长三十年,以及俘获长春兵工厂技术人员和设备的所有权。
而延安的电报则带来了更坏的消息:西方势力已切断延安与苏联的海上援助通道,重庆方面正在密谋新的阴谋,目标直指长春的内部稳定。
与此同时,东京皇宫的御书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墙上悬挂的“八紘一宇”匾额。
日本天皇裕仁身着戎装,腰间佩着武士刀,面色沉凝地看着眼前的英美法三国驻日大使。
紫檀木桌上的《东北利益划分密约》墨迹未干,每一条款都浸透着侵略的野心。
“长春久攻不下,陈峰的兵工厂已成帝国征服东北的最大障碍。”
裕仁的声音低沉而威严,指尖重重敲在密约上,
“贵方承诺的援助,必须在下月前全部到位。155毫米榴弹炮生产线、谢尔曼坦克图纸,以及喷火战斗机,缺一不可!”
英国大使亚瑟·霍普端起茶杯,掩饰着眼中的贪婪,语气圆滑:“天皇陛下放心,生产线已在菲律宾完成组装,下周即可通过海运抵达大连。
但我们的条件,还请陛下兑现——攻克长春后,东北的抚顺煤矿、鞍山钢铁厂,英美法需享有五十年的优先开采权,大连港的租借期延长三十年,且帝国需保障我方商人在东北的一切权益。”
美国大使约翰·高斯补充道:“另外,据我方情报,陈峰的兵工厂技术疑似源自苏联,若能俘获相关设备和技术人员,需交由英美联合研究。
我们绝不允许东北出现第二个‘红色兵工厂’,更不允许苏联的影响力在远东扩张。”
法国大使皮埃尔·赖伐尔也附和道:“陛下,我们已同意施压重庆,让蒋介石加大对陈峰的封锁力度,切断长春与外界的一切联系。但我们要求,战后东北的铁路运营权,需由英法联合掌控。”
裕仁眼中闪过一丝厉色,沉默片刻后缓缓点头:
“可以。但我要求贵方立刻动用海军舰队,封锁渤海湾,切断延安与苏联的海上援助通道。同时,让蒋介石派部队进驻山海关,不准一粒粮食、一发子弹流入长春!”
三国大使交换了一个眼神,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齐声应道:“谨遵天皇陛下吩咐。”
一场牺牲中国东北利益的肮脏交易,在烛火掩映下悄然敲定,御书房内的空气仿佛都被这无耻的阴谋污染,变得粘稠而压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