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知远看着秦九忙前忙后的样子,又看了看林薇额角的薄汗,默默递过一块干净的手帕,比平时多了句:“擦汗,别累着。” 林薇接过手帕,对上沈知远的眼神,发现他的目光里有欣慰,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怅然,心里微微一怔,赶紧低下头擦汗,脸颊有些发烫。
村民们见婴儿情况好转,都放下了戒备。个中年汉子主动搬来一张干净的八仙桌:“大夫,用这张桌,俺刚擦干净的,给娃们诊疗。” 穿蓝布裙的妇人也跑回家,拿来自家最软的棉被:“给娃们盖着,别着凉。” 柳先生的弟子也悄悄帮着烧热水,给器械消毒,嘴里还嘟囔着:“要是这药真能救娃,就算不是文脉之法,也不算错。”
接下来的三个时辰,三人分工明确:林薇负责给六个新生儿做超声检查、插胃管、输液,沈知远做药敏试验、监测生命体征,秦九则忙着煮蒲公英水、准备胃肠减压用的容器,还帮着给婴儿拍背、观察排便情况。柳先生一直守在旁边,看着林薇熟练地操作超声,看着沈知远记录的数据,看着秦九细心地照顾婴儿,眼神渐渐从怀疑变成了敬佩。
药敏试验结果出来了,利奈唑胺对耐药病菌的抑制率达到 98%。六个新生儿输上液后,病情都有了明显好转:便血减少、腹胀缓解、体温恢复正常。那个最严重的婴儿,甚至能睁开眼睛,小声哼唧了几声。老汉抱着孙儿,给三人磕了个响头:“谢谢大夫,谢谢你们救了俺孙儿的命,俺以后再也不信什么文脉驱邪了,就信你们的科学法子!”
秦九端着一碗温热的蒲公英水,吹温了递给林薇:“林大夫,你喝口,能消炎败火,你忙了一上午,嗓子都哑了。” 他还特意在水里加了点蜂蜜,知道林薇不喜欢苦味。林薇接过碗,刚要道谢,就看到沈知远从诊疗包里翻出一瓶润喉糖,递给她:“这个更方便,含着就行。” 两人的手几乎同时碰到碗沿,又各自停顿了一下,秦九的手微微缩了缩,眼神里闪过一丝失落,却还是笑着说:“润喉糖好,林大夫含着,不耽误说话。”
沈知远看着秦九的反应,心里那股微妙的情绪更明显了 —— 他知道秦九的心意,也知道林薇的局促,可他不想用言语点破,只想用行动证明,他和林薇之间的默契,是经历过无数生死考验的,不是旁人能轻易替代的。他转头对柳先生说:“柳先生,现在需要组织村民消毒水源,所有饮用水必须煮沸 30 分钟,新生儿的母亲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病菌通过母乳传播。”
柳先生点了点头,立刻让弟子召集村民:“都听沈大夫的!烧开水、消毒水井,谁家有娃,都让娃的娘仔细洗手,别马虎!” 他走到林薇身边,语气带着愧疚:“林大夫,之前是俺固执,差点害了娃们,你们要是不嫌弃,俺这就去写告示,让全村人都知道科学救病的道理,不再信那些老法子。”
林薇坐在八仙桌旁,翻开《治痹手记》,在 “桃溪北村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合并万古霉素耐药菌感染” 那页写下:
“核心处理方案:
确诊关键:简易腹部超声(探头频率 5-7.5MHz),观察肠道壁厚度(>4mm 提示异常)、气液平面、坏死灶,通俗解释为‘用能看穿肚子的小镜子,看看肠道有没有烂洞’;
抗感染治疗:
首选利奈唑胺注射液(新生儿 10mg/kg,每 8 小时一次静脉滴注),新型恶唑烷酮类抗生素,对万古霉素耐药菌高度敏感,能穿透肠道屏障,相当于‘给肠道里的耐药虫子递上专属毒药’;
联合用药:加用甲硝唑注射液(7.5mg/kg,每 12 小时一次),杀灭厌氧菌,避免肠道坏死加重。
NEC 对症处理:
禁食 + 胃肠减压:用消毒芦苇管做简易胃管,持续负压吸引(用注射器定时抽液),让肠道休息,像给受伤的肠道‘放假养伤’;
营养支持:禁食期间予全静脉营养(新生儿专用氨基酸 + 脂肪乳 + 葡萄糖),通过静脉补充能量,不让娃饿肚子;
腹胀缓解:腹部热敷(温毛巾包裹热水袋,温度<40℃),顺时针轻柔按摩,帮助排出肠道气体。
感染控制强化:
环境消毒:用 2000mg/L 含氯消毒液擦拭诊疗桌、婴儿床,每日三次,焚烧污染的襁褓;
母婴防护:新生儿母亲接触婴儿前需用肥皂洗手 5 分钟 + 酒精消毒,佩戴口罩,禁止亲吻婴儿面部;
水源与饮食:全村水井用漂白粉(50mg/L)消毒,每日两次,新生儿母亲饮食清淡,避免辛辣油腻食物。”
旁边贴了片晒干的蒲公英叶,还画了个简易的 NEC 超声示意图,标注 “肠道壁(厚)+ 气液平面(亮区)+ 坏死灶(暗区)= 肠道烂了,需禁食 + 用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