檐下的茶香漫得远了,连路过的货郎都忍不住停了脚,问:“这是啥香?闻着比城里的茶还舒坦。”
林悦笑着应:“是咱西坡自己种的,等做成茶饼,送您尝尝。”
货郎乐呵呵地走了,铃铛声摇出老远。林悦看着他的背影,再看看试播区的紫霞苏,忽然觉得,这日子就像这茶,初尝带点苦,慢慢品,倒有了回甘,一点一点,甜到心里去了。
老茶匠来得比预想中早,背着个旧木箱,里面装着凿子、木锤和几块打磨光滑的梨木板,说是特意从老家带来的,“这木头软中带硬,刻花不容易崩裂,压茶饼正好。”
他教得仔细,先在木板上画好紫霞苏叶的轮廓,再用凿子一点点凿出纹路,“力道得匀,太深了压出来的印子模糊,太浅了又显不出形。”林悦和沈青凑在旁边看,只见老茶匠手腕轻转,原本平平的木板上,紫霞苏的叶脉就渐渐凸了出来,带着股韧劲,像真叶子刚从土里钻出来的模样。
“这模子得阴干三天,不然压的时候会变形。”老茶匠把刻好的木模摆在通风的窗台上,又从箱子里掏出个石碾子,“揉茶得用这个,比机器碾的有劲儿,茶芽的香味才出得透。”
小冯自告奋勇要试,挽着袖子推着碾子转,没两圈就累得直喘气,引得大家都笑。沈青接过碾子,力道均匀,碾盘里的紫霞苏芽慢慢变成深绿色的茶末,香气也越来越浓,混着木头的清香,在屋里漫开。
林悦则跟着老茶匠学炒茶。铁锅烧得发红,她把摊凉的茶芽倒进去,用手快速翻炒,烫得指尖发红也没敢停。“就得这样,手炒的茶才有火气,存得久。”老茶匠在一旁指点,“火太急了会焦,太慢了又捂出霉味,得像哄孩子似的,拿捏着劲儿。”
三天后,木模阴干了。老茶匠教他们用纱布把炒好的茶末包起来,放进木模里,再用石锤一点点压实。“压的时候喊着号子,劲儿才齐。”老茶匠领头喊,“一、二、三——压!”林悦、沈青和小冯跟着使劲,石锤落下,茶饼慢慢成型,紫霞苏叶的纹路在饼面上清晰起来,像嵌了片真叶子。
第一批茶饼成了形,圆滚滚的,面上印着紫霞苏叶,闻着有股草木的清气。小冯迫不及待要给县城的姑姑寄去,用牛皮纸包了两块,写上“西坡试播区”,还画了个小小的笑脸。
“这茶饼得存半年才出味,”老茶匠收拾木箱要走,又叮嘱,“记得放在陶罐里,垫上石灰防潮,明年开春再喝,保管比现在更顺喉。”
送走老茶匠,沈青抱着一块茶饼往镇上跑,“我去告诉李掌柜,咱成了!”林悦和小冯则在试播区插了块木牌,上面是小冯写的字:“西坡紫霞苏茶饼,自家种,亲手做”,旁边还挂着片晒干的紫霞苏叶,风一吹,晃悠悠的。
没过几天,李掌柜就带了个穿长衫的先生来,说是城里茶庄的老板。那先生捧着茶饼闻了又闻,说要订二十盒,还说要在茶庄门口挂块“西坡紫霞苏”的招牌。小冯乐得跑去摘了把紫霞苏花,插在茶饼盒子上,说是“添点喜气”。
林悦看着装箱的茶饼,忽然想起老茶匠的话:“做买卖和种庄稼一个理,急不得,得一分力气一分甜。”她拿起一块茶饼,放在鼻尖轻嗅,那清苦里的回甘,不正像这西坡的日子,慢慢熬,慢慢品,才有滋味么。
檐下的燕子衔来泥巴筑巢,试播区的紫霞苏又冒出新苗,沈青从镇上回来,手里捏着张订单,笑得合不拢嘴:“李掌柜说,城里的小姐都抢着要,还问能不能刻上她们的名字……”
风穿过试播区的篱笆,带着茶饼的香气,往更远的地方去了。林悦觉得,这西坡的紫霞苏,不仅长在土里,更像长在了他们心里,带着股韧劲,一点点往上冒,结出的果,甜得踏实。
喜欢穿成女主闺蜜,我有签到系统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穿成女主闺蜜,我有签到系统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