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玥望着远去的车影,眼中闪着向往的光。
你也想要辆摩托车吗?杨建轻声问道。
不用了。高玥摇摇头。
高玥立刻摆手回绝。
杨建露出浅笑,暗自打算要给高玥搞辆摩托车,造辆摩托车对他来说算不上难事,研究下发动机构造就能动手。凭借他八级钳工和二级工程师的能耐自然不在话下。
他跨上自行车,示意高玥坐上来。
高玥侧身坐上后座。
杨建蹬起车轮向着她家方向骑去。
你刚才是不是担心我还有别的女人?
他忍不住问道。
高玥坦然承认。
她是个明白人,知道把想法说清楚才能让杨建明白。
杨建听罢轻叹,终究绕不开这个问题。
你能接受其他人吗?
他又问。
我...可以!
高玥稍作犹豫,最终决定退让,无论杨建身边有多少人,她都要跟他在一起。
高玥,谢谢你的包容!
杨建由衷感激。
能遇到这么通情达理的姑娘实在难得。
同时暗骂自己:杨建杨建,你可真是个混账!
高玥没有接话,默默环住他的腰不肯松手。
见此情形,杨建没有直接送她回家,带着她在街上多转了几圈才折返。
临近大院时,高玥才依依不舍地跳下车。
路上当心些!
她轻声嘱咐。
好,明天见!
明天见!
高玥挥挥手,转身小跑着进了大院。夜已深,得赶紧回去免得父母担心。
杨建踩着自行车消失在巷口。
次日清晨。
杨建准时来到轧钢厂研发部上班。
杨工!
郑多才迎面遇上准备上班的杨建,快步上前打了个招呼。
郑工!
杨建点头微笑。
两人站在厂区过道攀谈起来,郑多才顺势请教了几个芯片研发的问题。
这个晶体管的排列密度可以再提高三成,不过需要改进蚀刻工艺。
杨建指尖在图纸上虚划着解答。
你这水平窝在轧钢厂太可惜了,要我说该去中科院发光发热。
郑多才搓着手感叹,工装裤上还沾着昨夜试验留下的焊锡痕迹。
杨建把图纸卷成筒状轻敲掌心:我这半桶水就不去献丑了。再说——
他的话音突然放轻。起风的日子越来越近,到时候中科院那边......这么想着,目光掠过墙上的安全生产标语。轧钢厂多好,李承德是个明白人,副厂长这位置足够安稳。
也是,咱们这儿清净。
郑多才识趣地没往下接。推开研发处玻璃门时,他突然发现杨 ** 常地跟着往资料室走。
您今天这是?
以往这个点杨建早该在办公室泡茶看报了。
琢磨个摩托车发动机。
杨建从架子上抽出发动机维修手册,书脊在晨光里扬起细小的灰尘——给高玥的礼物得亲自设计才像样,二级工程师的手艺可不是盖的。
何必费这事?
郑多才扶了扶眼镜:找方部长批个条子,部队仓库里现成的长江750要多少有多少。
亲手做出来的东西才像样。
杨建嘴角微扬。
郑多才见状不再多言,径直走向资料区,在自己的位置上埋头学习。
杨建来到资料区另一侧,挑了几本关于发动机构造的书籍翻阅起来。
这些都是基础的发动机资料,随处可见,是从北方传过来的技术。对方之所以不在意这些资料外流,是因为有些技术壁垒并非轻易就能突破。
可他们没料到会遇到杨建这个异数。仅凭这些入门资料,他就能推演出更高级的发动机结构。
短短两小时后,一张摩托车发动机设计图已经完成。这款发动机兼具节油、稳定、动力强劲等优点。
杨建端详着图纸,满意地点点头。
他设计的这款发动机,正是参照360度平行双缸结构打造的。
当然,还需要实际验证。
带着图纸回到办公室,他又补充绘制了摩托车整体框架。外观设计基本沿袭这个年代的风格,只做了些微调。
考虑到这款摩托车不打算上交给 ** 部门,他就采用了常规造型。这样杨厂长看到了也不会过问,毕竟军方已有类似装备。
何况他已经贡献了不少发明,组织上也不好要求他每次都上交成果。
这点面子,杨厂长还是会给的。
离开办公室时,哨兵照例检查了图纸。发现只是摩托车设计图,与计算机项目无关,再加上杨建的主任身份,便顺利放行了。
来到一车间,吕水田立刻迎上前来。
杨副厂长有何指示?
想请工友们帮忙加工些零部件。杨建说明来意。
保证完成任务!吕水田爽快应承。
那就有劳吕主任安排了。
杨建朝师父谢全才那边走去。
吕水田跟过来看了看。
杨建没多理会,安排林大海等二十多人打磨零件,这样效率更高,能尽快完成摩托车零件的加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