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系统的结算周期延长至三个月,郭少云感觉肩上的压力似乎真的轻了不少。
虽然那300亿的巨额资金依旧像一座大山压在心头,但至少不再是每月一次的生死时速,给了他更多辗转腾挪、精细布局的空间。
时间悄然进入十二月底,海城的冬天展现出它真正的威力。
寒风凛冽,天色总是灰蒙蒙的,即便坐在有暖气的办公室里,也能从窗外呼啸的风声中感受到阵阵寒意。
张姜裹着一身寒气走进集团大门,一边脱着厚厚的羽绒服一边抱怨:“这鬼天气,感觉比去年冷多了!听说再往北点儿的地方都下大雪了。”
前台小妹深以为然的点点头,附和道:“是啊!张总,我看天气预报下一周海城可能也会下雪。”
……
这时,傅谦在休息区找到了正在零食柜里翻找的郭少云:“郭董,廖厂长那边传来消息,日化厂老厂区的智能化改造已经全部完成,除了新的员工宿舍楼因为内部装修还没竣工,生产车间、仓库、办公楼等都已经可以正式投入使用了。另外,新厂区那边,最重要的那栋全新实验楼也已经竣工验收,所有订购的实验设备基本到位,预计下周能够调试完成。”
他顿了顿,补充了最关键的信息:“关从钰教授和她的研发团队,一共十四人,今天中午的航班抵达海城。廖厂长已经安排车去接了,之后关教授团队将正式入驻新实验楼。”
郭少云闻言,眼睛一亮,立刻吩咐道:“好!你马上安排一下,中午在海城大酒店设宴,给关教授和她的团队接风洗尘。通知张总、郑总、温总,还有赵董,务必到场陪同。对了,让廖厂长也一起过来。”
中午的接风宴气氛热烈而融洽。郭少云代表集团对关教授团队的到来表示了最热烈的欢迎,并在席间特意叮嘱温酒疏,一定要全力解决好关教授团队所有成员在生活上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安心投入科研工作。
下午,郭少云亲自带队,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前往位于城郊工业园的培达发日化厂区。说起来,这扩建后的新厂区,郭少云自己也是第一次来,看什么都觉得新鲜。
现代化的厂房整齐排列,只不过还有很多还没封顶,宽阔的道路两旁绿化带还是空的。但最吸引眼球的一定是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那座崭新的实验楼。楼体设计简洁而富有科技感,银灰色的外墙在冬日的阳光下泛着冷峻的光泽。
“郭董,这座实验楼占地1000平方米,地上七层,总建筑面积7000平。”廖存志厂长在一旁介绍,“一层进门这300平是成果展示厅、安保中心和电梯厅,另外700平是高标准仓库,用于存放贵重的实验器材和物料。从三层开始,全部按照ISO 4级(千级)无尘洁净实验室的标准建造。”
第二层层主要是研发人员的办公区和一些普通实验室。郭少云注意到,办公区的工位似乎比他想象中要紧凑一些。
“廖厂长,这工位是不是安排得有点窄了?”郭少云随口问了一句。
廖存志连忙解释:“郭董,这个办公区域的布局和空间分配,是之前和关教授团队充分沟通后确定的。关教授认为,研究人员更需要的是高效的实验空间和安静的思考环境,办公区反而无需过大,紧凑一些更能促进交流,也符合国际一流实验室的常见布局。”
关教授也点头认可:“是的郭董,对我们搞科研的人来说,实验台和仪器设备才是主战场,办公桌能放下电脑和几本书就够了。现在这样安排,我们觉得很合理,很高效。”
郭少云闻言,笑着点点头:“专业的事情听专家的,你们觉得好就行。”
参观途中,关教授脸上带着一丝抑制不住的兴奋,对郭少云说:“郭董,正好向您汇报一个好消息。这段时间,我们团队在一款新型生物活性材料的应用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她稍微卖了个关子,没有透露具体细节,但语气十分肯定:“这项技术成果,不仅可以大幅提升我们现有‘闺’系列产品的功效性,稳定性也极佳,甚至足以支撑我们开辟一个全新的、定位更高端的功能性产品系列!”
郭少云一听,心里“咯噔”一下。新技术?提升功效?“闺”系列现在销量和口碑正如日中天,如果再叠加上这听起来很厉害的新技术,那还不得卖爆了?这可不是他想看到的!
他脑筋飞快一转,立刻有了主意:“关教授,这是个天大的好消息!不过,‘闺’这个品牌现在的形象和价位已经相对固定了。我觉得,这么好的新技术,应该用来打造一个全新的品牌,形成差异化竞争,也能覆盖更广阔的消费人群。”
众人纷纷点头,觉得郭少云的想法很有战略眼光。
“新品牌叫什么好呢?”郭少云故作沉思状,手指轻轻敲着下巴。他心里早就打定了主意,要取个“不吉利”的名字来对冲一下新技术可能带来的好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