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风城内外,刚刚经历了一场由林晚昭主导的“香饵”战术大获成功的庆功宴,烤全羊的香气仿佛还萦绕在每个人的鼻尖,全军上下都沉浸在一片欢欣鼓舞之中。然而,我们的林大厨娘却并没有因此而满足,她那颗热衷于发掘美食的心,早已飞向了朔风城周边那连绵起伏、被冰雪覆盖的群山。
这日,一个常年在此地狩猎为生的老猎户,因着军中收购皮子的事情来到辎重营,与负责采买的张队正交接。闲谈间,老猎户提及,前几日在朔风城东面那座最高的雪山(当地人称为“玉龙脊”)的阴坡一片松林里,偶然发现了一些长得极为罕见的白色菌子。那菌子通体雪白,伞盖肥厚,茎秆粗壮,散发着一种独特的清香,与他以往见过的任何菌类都不同。老猎户世代居住于此,深知雪山危险,虽认得那是难得的美味,却也不敢轻易冒险深入采摘,只是远远瞧见,记在心里。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正在一旁清点香料库存的林晚昭,耳朵瞬间就竖了起来!白色的菌子?生长在雪山阴坡?还带着独特清香?这描述……怎么那么像她前世只在高级餐厅菜单和美食纪录片里见过的——松茸?或者是类似口蘑的珍稀品种?
她的眼睛顿时亮得像发现了宝藏!北疆苦寒,食材种类匮乏,若能找到这种顶级的天然鲜味,无论是用来炖汤还是清炒,都能让将士们的伙食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更重要的是,这种珍稀食材,若是运用得当,或许还能成为帮助顾昭之应对京城那些流言蜚语的又一利器!
她立刻凑了过去,仔细向老猎户打听那白色菌子的具体样貌、生长环境。老猎户见这位在军中声望极高的“林姑娘”如此感兴趣,便将自己所见详细描述了一番,末了还再三提醒:“林姑娘,那玉龙脊可不好上啊!山路陡峭,积雪深厚,而且这个季节常有雪豹出没,危险得很!咱们当地人一般都不往那边去。”
“多谢老伯告知!”林晚昭心中已然有了决断,谢过老猎户后,便风风火火地去找顾昭之。
中军大帐内,顾昭之正在听取墨砚关于新一轮“香饵”布设情况的汇报。见林晚昭一脸兴奋地跑来,他示意墨砚稍停,抬眸看她:“何事?”
“侯爷!大喜事!”林晚昭激动得小脸通红,也顾不上喘气,噼里啪啦就把从老猎户那里听来的关于“雪顶菇”(她暂时给那白色菌子取的名字)的事情说了一遍,末了双手合十,眼巴巴地望着顾昭之,“侯爷,这可是难得的美味!若是能采回来,无论是给将士们加餐,还是……还是想办法送回京城,都是极好的!奴婢请求带一队人马上山采摘!”
顾昭之听完,眉头微蹙,目光扫过她因激动而泛红的脸颊,语气沉稳:“玉龙脊地势险峻,此时上山,危险重重。为些许菌类,不值得冒险。”
“不是些许菌类!”林晚昭急忙辩解,努力让自己的话听起来更有说服力,“侯爷,您想啊,这东西长在雪山之上,吸收天地灵气,日月精华,肯定非同一般!奴婢敢打包票,其鲜美程度,绝对远超寻常食材!若是能以此物入菜,其味道必定能让人终身难忘!而且,这东西如此稀有罕见,若是进献给皇上,岂不是也能彰显我北疆物产之奇特,侯爷戍边之用心?”
她顿了顿,观察着顾昭之的神色,又补充道:“再说了,咱们不是刚打了胜仗嘛,正好需要点新鲜事儿转移一下京城那些人的注意力!这‘雪顶菇’一出,谁还惦记着那些有的没的?”
顾昭之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考量。他自然明白林晚昭的意思。进献祥瑞或地方特产,确实是向皇帝表忠心、彰显政绩的一种方式。而且,这小厨娘在美食上的眼光向来独到,她如此推崇此物,想必确有非凡之处。只是……让她亲自去冒险?
见顾昭之沉吟不语,林晚昭心里像有只小猫在抓,赶紧保证道:“侯爷放心!奴婢一定听从指挥,绝不乱跑!咱们多带些人手,找熟悉山路的老猎户带路,速去速回!奴婢跟您保证,绝对全须全尾地回来,一根头发都不少!”
看着她那信誓旦旦、恨不得指天发誓的模样,顾昭之最终还是松了口。他看向墨砚:“墨砚,你亲自挑选一队二十人的精锐,再寻两个熟悉玉龙脊地形的本地猎户作为向导,护送林厨娘上山。务必确保安全,若遇危险,立即撤回,不得有误。”
“是!”墨砚领命。
“谢侯爷!”林晚昭高兴得差点跳起来,连忙行礼,然后像只快乐的小兔子一样,蹦蹦跳跳地跑去准备上山要带的工具和物品了——小药锄、竹筐、厚手套、防滑的草鞋(套在靴子外面)、绳索,还有足够的能量饼和驱寒的姜糖。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一支特殊的“采蘑菇小队”便整装待发。林晚昭穿着厚实的棉衣,外面罩着顾昭之赏的那件军棉斗篷,头发利落地挽起,用布包好,背上背着个小竹筐,手里拿着小药锄,看起来倒真有几分采药人的架势。墨砚依旧是那副万年不变的冰山脸,带着二十名精锐士兵,以及两位被重金聘请来的、看起来经验丰富的老猎户,一行人顶着凛冽的寒风,向着巍峨的玉龙脊进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