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深,京城的风里已带上了明显的凉意,吹得听竹轩的竹林哗哗作响,金黄的落叶铺满了小径,踩上去沙沙有声。然而,在这片萧瑟的秋景中,安远侯府内却因一则从京郊传来的好消息,而弥漫着一种收获的喜悦与暖意。
这日晌午刚过,林晚昭正带着小桃和几个丫鬟在小厨房外那片刚刚开辟出来的“试验田”里忙活。地已经翻整好了,施了底肥,划分出了几个小块。林晚昭计划着,一块种上香葱、香菜、薄荷这类常用的调味香料,一块试试栽种些耐寒的叶菜,比如小菠菜、乌塌菜,角落里还准备弄个小缸,看看能不能养点活鱼或者田螺。
“小姐,这土好像还有点硬,要不要再松松?”小桃拿着把小锄头,卖力地刨着地,额头上冒出了细密的汗珠。
“嗯,再松软些,种子才好发芽。”林晚昭挽着袖子,亲自示范如何将土块敲碎,弄得满手是泥,却毫不在意,脸上洋溢着劳动带来的满足笑容。
正忙活着,二门上的一个小厮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脸上带着兴奋的红光,老远就喊道:“小林行走!小林行走!庄子上来人了!是陈庄头!送粮食来了!”
“庄子上来人了?”林晚昭一愣,随即反应过来,是她的小林庄!她立刻丢下小锄头,也顾不上洗手,提起裙摆就往前院跑,小桃和几个丫鬟也连忙跟上。
跑到前院侧门处,果然看到庄头陈大正带着两个憨厚的庄户汉子,守着一辆堆满了鼓鼓囊囊麻袋的驴车等在那里。陈大见到林晚昭,连忙上前,搓着粗糙的大手,脸上笑开了花,恭敬地行礼:“东家!小的给您送新米来了!”
“陈庄头,快别多礼!”林晚昭连忙虚扶了一下,目光早已被那几大袋粮食吸引了过去。只见那些麻袋都用崭新的麻绳扎着口,虽然朴素,却透着一股沉甸甸的踏实感。空气中,似乎已经能闻到一股新米特有的、清新而浓郁的米香。
“东家,托您的福,咱们庄子上的第一茬新粮,丰收了!”陈大激动地指着那些麻袋,“这都是按您之前吩咐,特意留出来的最好的碧粳米和珍珠稻!粒粒饱满,您瞧瞧!”
说着,他解开一个麻袋的扎口,伸手捧出一把米来。只见那米粒细长,微微透着些透明的绿色光泽,如同上好的碧玉,正是京中贵族也颇为喜爱的碧粳米。另一袋里的珍珠稻,则圆润洁白,颗粒饱满,宛如一颗颗小珍珠。
阳光照在陈大粗糙掌心那捧新米上,折射出温润的光泽,那股属于土地和阳光的、最纯粹朴实的香气,愈发浓郁地散发出来,沁人心脾。
林晚昭看着这丰收的粮食,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与成就感。这和她做出美味佳肴被侯爷、被皇帝夸奖时的感觉完全不同。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源于创造和拥有的踏实与喜悦。
这是她的庄子,她的土地,收获的她指导种植的粮食!
从穿越之初食不果腹的流民,到如今拥有自己的田产和收获,这一步一步走来,其中的艰辛与不易,只有她自己知道。这一刻,所有的努力似乎都有了回报。
“好!好!太好了!”林晚昭连说了几个好字,眼睛都有些湿润了,她接过陈大手中的那把碧粳米,仔细地看着,嗅着那清新的米香,脸上绽开了无比灿烂的笑容,“陈庄头,辛苦你们了!庄子上大家都辛苦了!”
“不辛苦!不辛苦!”陈大憨厚地笑着,“能跟着东家干,是咱们的福气!东家您不知道,用了您说的那个……那个轮作法,还有堆肥的法子,咱们这茬庄稼长得特别好,比往年能多收两三成呢!庄子上的大家,今年都能过个肥年了!”
听到自己的现代农业知识(虽然只是皮毛)真的在古代发挥了作用,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丰收,林晚昭心里更是美得冒泡。她连忙吩咐旁边的小厮:“快,帮陈庄头他们把粮食搬到咱们小厨房的库房去!小心些,别撒了!”
又对陈大道:“陈庄头,你们大老远送来,辛苦了。先去歇歇脚,喝口热茶,吃些点心,我让张妈妈给你们准备。”
“哎!谢谢东家!”陈大和两个庄户汉子感激不尽,跟着小厮下去了。
看着那几袋沉甸甸的新米被小心翼翼地搬进小厨房旁边的库房,林晚昭只觉得心里也被填得满满的。她迫不及待地想要尝尝这属于自己的劳动果实!
“张妈妈!小桃!快,淘米!咱们今天晚膳就吃这个!”林晚昭撸起袖子,干劲十足地冲进小厨房。
“好嘞!”张妈妈笑着应道,手脚麻利地拿出专门用来煮饭的紫砂锅。小桃则赶紧去打水淘米。
林晚昭亲自量米,看着那晶莹碧绿或洁白圆润的米粒从指缝间滑落,落入水中,心情无比愉悦。她特意多用了一些碧粳米,想看看煮出来的粥会是什么颜色和味道。
新米果然不同凡响,几乎不需要怎么搓洗,水就变得清澈了。将米倒入紫砂锅,加入适量的清水,盖上盖子,放在小灶上,用文火慢慢熬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