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微微躬身,声音里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迟疑:“社长,华国那家公司……他们很平静。”
佐藤健三端着清酒杯的手,在空中停顿了一下,锐利的目光扫了过去:“平静?什么意思?”
“他们没有在任何媒体上反驳,也没有进行任何危机公关。”
“只是按照欧洲方面的要求,提交了一份自查报告,但奇怪的是,他们同时还附上了一份由华国官方机构出具的、号称是历史上最严苛的联合审查报告。”
秘书低着头,快速汇报道。
“八嘎!”
佐藤健三将酒杯重重顿在桌上,清酒洒出,名贵的橡木桌面上,留下一点湿痕。
他不是傻子,这种应对方式,哪里是平静,分明是无声的挑衅。
这就像两个剑客对决,他这边已经拔刀出鞘,寒光毕露。
对方却不慌不忙地解开外衣,露出一身削铁如泥的内甲,还顺便向裁判展示了一下自己正在打造的更锋利的宝剑。
这是一种极致的自信,也是一种无声的羞辱。
“一家华国的乡镇企业,哪里来的底气?”
佐藤健三皱起了眉头,一种不祥的预感涌向他的心头。
他原本以为这只是一场简单的碾压,就像大象踩死一只蚂蚁,可现在这只蚂蚁非但没被踩死,反而亮出了尖牙。
他冷声命令道,“继续施压!让欧洲的媒体加大力度,我要让他们的罐头,在欧洲的货架上彻底消失!我倒要看看,是他的骨头硬,还是我的资本硬!”
秘书领命而去,办公室里恢复了安静。
佐藤健三走到窗前,俯瞰着东小京繁华的夜景,心中的那丝不安却愈发浓重。
他总觉得,自己似乎忽略了什么重要的环节。
千里之外的香某港。
中环的一家高级私人会所里,霍振华正与一位,气质儒雅的男人对坐品茶,男人是《京华财经》周刊的总编辑,方文山。
“振华,你今天把我叫出来,神神秘秘的,到底有什么大新闻?”方文山呷了一口顶级的普洱,慢悠悠地问道。
霍振华笑了笑,亲自为他续上茶水:“文山兄,还记得上个月,你们周刊做的那篇,关于四海国际拓展欧洲市场的深度报道吗?”
“当然记得,那可是我们今年的得意之作。”方文山颇为自得。
“那篇报道里,提到了他们在欧洲最大的竞争对手,是日本的佐藤水产,对吧?”
方文山放下茶杯,眼神变得敏锐起来:“振华,你到底想说什么?”
霍振华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讲了一个故事。
一个关于北海小渔民,如何靠着勤劳和运气,把家乡的特产卖到海外,却因为挡了国际巨头的路,而遭到无情打压的故事。
故事的结尾,他话锋一转,用一种闲聊般的口吻说道:
“说来也巧,我那个北海的小朋友,前两天跟我诉苦,说他听到一些关于佐藤水产的传闻,也不知是真是假。”
“哦?”方文山的职业嗅觉,立刻被调动了起来。
“他说,佐藤水产的金枪鱼,好像不都是从他们宣称的太平洋,优质渔场捕捞的,有些,甚至是来自于一些被污染的海域。”
霍振华的语气很平淡,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而且啊,他们内部似乎有一套完整的流程,专门用来伪造产地证明,以次充好。”
“最近就有一批货在欧洲被扣了,只是消息被他们花大价钱给压下来了。”
方文山的手指,在桌面上无意识地敲击着,速度越来越快。
他太清楚这些信息背后,隐藏着怎样一颗重磅炸弹。
如果能证实,这不仅是一桩,足以震惊整个亚洲商界的丑闻,更是能让《京华财经》声望再上一个台阶的绝佳题材。
更重要的是,他背后的金主,四海国际,绝对乐于见到这样的新闻。
“振华,你这个小朋友,可靠吗?”方文山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兴奋。
霍振华摊了摊手,一脸无辜:“我哪里知道,他就是个内地来的愣头青,打鱼的,懂什么商业间谍,估计也就是在哪个酒局上,听人吹牛听来的吧。”
“哈哈哈哈!”方文山突然大笑起来。
他指着霍振华,“你啊你,还是这么滴水不漏,行了,这个新闻线索,我收下了。”
“不管真假,我们周刊都会派最顶尖的记者,去查个水落石出,你放心绝对不会牵扯到你那个小朋友。”
霍振华举起茶杯,“那就好,那就好,他就是个老实本分的生意人,可经不起什么风浪。”
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三天后,最新一期的《京华财经》周刊在香某港全线上市。
封面没有用任何耸人听闻的标题,只是一张深邃的蓝色海洋照片,上面印着一行引人深思的白色大字:《深海的谎言:谁在操纵你的餐桌?》。
文章没有直接点名佐藤水产,但通篇都在以详实的数据和严密的逻辑,剖析当前亚洲远洋渔业存在的种种乱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