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凌氏集团投资部所在的楼层,大部分区域都已陷入黑暗与寂静,只有零星几处加班区域的灯光还亮着,如同点缀在幽深海面上的孤岛。
林薇所在的工位,就是其中一座“孤岛”。
她面前摊开的是那个几乎被所有人判了死刑的“灵境科技”项目文件盒,厚厚的资料上甚至蒙着一层薄灰,无声诉说着它所遭受的冷遇。
空气中弥漫着中央空调低沉的嗡鸣、以及若有似无的、属于陈旧纸张和电子设备混合的特殊气味。
王琳经理将那叠资料丢给她时,那毫不掩饰的轻蔑与等着看笑话的眼神,林薇记得很清楚。
她知道,这是考验,更是刁难。
如果她做不出成绩,那么“靠状元头衔混进来的关系户”这个标签就会牢牢钉死在她身上;如果她做出了成绩……王琳恐怕也有的是办法摘桃子。
但她不在乎。
她只是需要一个舞台,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无论这个舞台多么简陋,机会多么渺茫。
“卷卷,”她在脑海中轻声呼唤,“扫描这些文件,进行初步数字化和关键词归类。”
【收到,宿主。正在启动光学字符识别与智能归档模块……叮!任务已建立,预计完成时间:7分32秒。宿主,这个项目的能量场好灰暗啊,像是被遗弃的孤岛。】脑海里,响起系统卷卷那带着稚气却又努力模仿专业的电子合成音。
随着能量补充,它的智能和拟人化程度似乎也提升了不少。
“孤岛才有宝藏,不是吗?”林薇嘴角勾起一丝极淡的弧度,无人察觉。
她闭上眼,指尖轻轻揉着太阳穴。
并非疲惫,而是在调动一种状态——一种在多个世界生死边缘磨砺出的、极度专注与冷静的状态。
很快,卷卷完成了初步整理,海量的信息流以一种高效、有序的方式呈现在林薇的意识中,如同在她脑海中展开了一张立体的信息网络。
她开始阅读,速度极快,眼神专注而锐利,仿佛能穿透纸张,直抵文字背后的真相。
“灵境科技”,主攻方向是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的交叉领域——混合现实(MR)技术。
创始人团队是几个从海外顶尖实验室归来的博士,技术背景光鲜,手握多项底层算法专利。
初期曾获得过几轮不错的融资,产品原型也一度引起过小范围的轰动。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团队内部似乎出现了严重分歧。
技术出身的CEO赵启明执着于追求技术的极致拟真度,不断推翻原有方案,导致研发周期无限拉长,烧钱速度惊人。
而负责市场的联合创始人则希望尽快推出简化版产品抢占市场,双方矛盾公开化,后者已于半年前带部分核心团队成员出走,并成立了竞品公司“幻视空间”。
更糟的是,“幻视空间”凭借更快的商业化落地速度,近期拿到了凌氏竞争对手的巨额投资,已经开始小规模量产,而“灵境科技”则因为资金链即将断裂,连员工的工资都快要发不出来了。
最近一轮与凌氏的投资谈判,也正是因为赵启明坚持不切实际的高估值、以及对产品方向不容置疑的强势态度,而彻底破裂。
凌氏内部评估报告给出的结论是——“技术路径存在不确定性,团队管理混乱,商业化前景黯淡,建议放弃。”
所有逻辑都指向这是一个死局。
难怪王琳会把它丢给她,这根本就是个烫手山芋,不,是个几乎冷却的、毫无价值的灰烬。
但林薇没有停下。
她打开了电脑,接入了凌氏内部的数据库权限(这是实习生也能访问的公开信息部分),开始调阅所有与“灵境科技”及其竞品“幻视空间”相关的行业报告、新闻资讯、专利公告、甚至是一些非公开的研讨会纪要。
她的十指在键盘上飞舞,敲击声在寂静的办公室里显得格外清晰。
屏幕上,一个个窗口被打开,密密麻麻的数据、图表、代码片段飞速滚动。
若是有旁人在侧,一定会惊异于她处理信息的速度和那种仿佛能一心多用的能力。
这并非单纯的天赋,而是烙印在灵魂上的习惯。
在星际世界,她需要同时监控机甲多个系统的数据流;在AI世界,她要在庞杂的数据迷宫中寻找关键的逻辑漏洞;甚至在古代权谋世界,她也要从纷繁复杂的奏章和人际网络中梳理出有用的信息。
她像一台精密的数据处理机器,又像一个经验丰富的侦探,不放过任何一丝蛛丝马迹。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窗外的城市灯火渐渐稀疏。
林薇手边不知何时多了一个廉价的马克杯,里面是速溶咖啡——公司休息区免费提供的,味道苦涩,但能提神。
她偶尔会端起来抿一口,眉头微蹙,不是因为这劣质咖啡的味道,而是因为脑海中某个尚未理顺的线索。
她重点关注了赵启明本人。
不仅仅是他的公开履历和学术论文,她还通过一些边缘的、非主流的渠道——比如他早年留学时在技术论坛的发言、他读博期间参与的某些开源项目的代码提交记录、甚至是他多年前在一个如今已近乎废弃的个人博客上留下的零星随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