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兰,一会你去山下看看子昌媳妇那有啥事没有?她第一次带人,有啥拿不准的你教教。这面店里的货不多了,让王平看着就行。”大哥拍拍旁边的一个瘦小的男人,嘱咐到:“价格都记住了吧,要是有来买的,称要高高的!”
“好的,大哥!我这就回去。”王平话不多,作为化工厂的分流人员,他对现在的工作很尽心。
“我马上过去。”大嫂还是很勤快的,生意的成功让她的性格没像后世那般演化。
“大嫂,我陪你下去看看。”子琴见大嫂起身,也忙跟上,挽着大嫂的手一起出去了。
“我也回店里。”另外一个分流的工人也急忙起身,追着王平走了。
桌上只有哥俩还在坐着,大哥倒了一杯水,边喝边和子玉闲谈:“我一会去屠宰场,多订一些货。钢厂有钱的是真多啊!我以为刚开业卖个千八百就很了不起了,谁知道这一上午就卖了七百多,要是存货多的话,超过八百没问题。山下市场也卖了五六百,我估摸着今天两个店能超过三千。就是不知道还有没有那些货了!”
“没事,货不足也有不足的好处!这叫饥饿营销,也算是给咱御八珍做广告了。”子玉也对仲道的消费能力咋舌,这说明国人对美食的追求一直没有变过。
“这也算广告?”大哥很诧异:“那你上次说的那个还做不做了?”
“做啊!我过来就是和你商量一下开业时间的,印上就不能改了!”
“还是礼拜天开业吧!人多热闹,我多叫些人过来,咱家这些亲戚也能来帮忙,备货也来得及。”大哥肯定的说。
“店里能拾掇出来不?”
“晚上贪贪黑,让你五哥他们加个班。实在不行就先开业,慢活儿以后再归置,牌匾、柜台先弄好就成。早一天开业,早一天回钱。要是这个啥旗舰店像你说的那么好,我下个月就去市里看看,站前有地方就整个更大的!”大哥的信心爆棚。
“行,荣华这个店应该没问题。而且我和咱家其他人打赌了,如果达成目标就先不分红,把钱准备出来做站前的店。你可要监督好了,别掉链子。”子玉打趣大哥。
站前马三说的事他和大哥商量过,在这个家里,大哥还是比较有创新精神的(比较虎)。上一世就折腾个不停,只是能力和眼界的问题,最后一事无成,撒手尘寰。成为商业大潮里的一个破碎的泡沫。但这一世有自己的看顾,补上他的短板,璞玉早晚会成器。
“你有把握就好,监督的事不用你操心,我这一阵子就在仲道盯着。”
“房子好租么?”子玉很好奇。
“楼房不好租,都是一间、一间的,不成套,住着实在是不方便。我就在山下市场前面那租了个带院子的。老供销社的家属房,单位黄了,人都去市里,就一个打更的看家。地方挺大,租金也不贵,四婶给找的,六间瓦房一个院子,看面子一百五一个月。咱们人多可以起大灶,算起来比楼房合算多了。”
“收拾好了么?”子玉问。
“简单收拾了一下,下午你五哥去单位焊几个上下铺,钉几个床板就行。先对付着,等有时间慢慢收拾。还得搭大灶,解决大家伙的三顿饭,这事交给你五哥操心,等起伙了,你五嫂家的亲戚来给做饭,算半个工。”大哥解释。
“院子大的话就多加两个大灶,仲道的货可以当地加工,煤河作为补充货源就行。”子玉建议。
“那加工厂就太多了,放心的人不够用。以后再去市里怎么整?”
“这段时间销售稳定的话,五江和安都的大灶就撤掉,准备买块地建个加工厂!统一生产和配送。”子玉提前给大哥做好规划。
“建厂得多少钱啊?煤河的国营食堂还继续弄么?”大哥没有想那么远,御八珍建立的时日太短,思维有点跟不上发展的速度。
“我问过二嫂,这两天的营业额是8500元,按仲道这两个店的发展预估是4000元,荣华市场的目标是5000元,再加上电厂和三叔家附近的小市场,基本可以达到的日销售额。这样一个月就是60万,按咱们的净利20%来算,月收入是12万。以后煤河负责安都和五江这些地方的生产,仲道和未来新华区的供货在仲道解决。找四婶帮着在农村买个大院用不了多少钱,上冻之前先改建一下,要是市里要开店,就多备几个大灶,对付着用。到明年三、四月份解冻了,再扩建。算下来还有七、八个月,我们保底会有八、九十万的收益,建一个工厂还是没问题的。”
大哥被这些数字搞得头脑发胀,双手不自觉的捏得紧紧的。每天他也暗自算过御八珍的收益,算过自家的收益,但却没有这么大胆的去想过。在这个时代,万元户没有了前几年的震撼,但十万元、百万元依旧是平常老百姓不敢触碰的梦啊!按照弟弟的算法,今年过年自己就是名义上的十万元户了!按照这样的收入,明年这个时候,全家就算是百万元户了!自己开窑挖煤,把脑袋别在腰带上,折腾得身陷囹圄,也没有实现的梦想,马上就要实现了。大哥一时有些眩晕,赶紧喝下几口水,平复一下心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