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人和气生财,自然是装没听见。
周易起身行了过去,旁边隔间里的三人被他一堵,顿时显出了不自在。
其中之一是本地人,周易从记忆中很快翻找出其身份,余县大户徐家的二公子。
这徐家至少保持了三代举人,其中两代捐了官儿当。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书香门第、体面人家的格局算是维持住了。
过去的赵二跟人家这样的,根本不是一个圈儿的,没有交集。
直到今年上半年发达了,摆宴庆祝,徐府这才送来份贺礼,算是承认余县地皮上,多了他这么号衙内似的人物。
此时,看这徐家老二的座位,明显是作陪。
而另外两人,皆是劲装打扮。
这个时代的所谓劲装,跟古装港剧的那种劲装,差异还是很大的。主要体现在袖子和裙袍上。
在周易这样的现代人的眼中,这宽袖长裙的,怎么看都摆脱不了臃肿不爽利的特质。
但确实又跟普通的直裰、行衣、深衣、圆领衫有所差别。
一个差异是紧身程度,另一个差异就是款式。
款式方面有些像是褡护,所谓褡护,其实就是半袖衫,只不过这个时代,但凡讲究点的成衣,必定连着裙袍,所以这半袖衫说是半袖袍更准确些。
实际上,还有更更准确的描述,那就是罩甲。
罩甲这种装束常见于仆役捕快,下身在膝盖之上,上身则如同坎肩,用现代人的说法,无袖半大衣。
但古代人自然是要在这等涉及上做出一些细节改变,以配合不同身份的。
比如{绣春刀}中三兄弟穿戴的那种。
那个上身,其实就是罩甲,但腰部及以下不是,为了显爽利,服装设计创意性的将军人的袍肚(扞腰、护腰),给搭配上了,而下半身则选择了消失不见。
总而言之,这个时代的劲装,就是在袖子处理上,原本的中袖,在小臂靠近手腕的位置,选择了收口,形成类似大号衬衫袖口扣纽扣的效果。
而身上则在行衣或深衣的基础上,穿戴了布罩甲。
皮罩甲犯忌,并且厮杀味太重,故而选用布。
而且用布可以有很多细节讲究,锦缎、绸缎、织绣……不同的图案在掩盖罩甲的悍味的同时,彰显个性。
这两人的穿戴,就在这方面做足了文章,又是翔云又是禽兽,金丝银线,尽显华贵。
这个时代的普通人干一年,估计够买这袍服的一只袖子。
体面人,果然出言不逊,是有倚仗的。
不过徐二公子并没有引荐的意思。而是站起身,冲周易施礼,道:“文治这厢有礼了,不知赵官人驾临,有何见教啊?”
“见教不敢当,我是来请教的。刚才听闻这边点评本地的说书人讲的段子牵强附会,上不得台面。便想着聆听高论,长长见识。”
劲装二人组中女扮男装者翻白眼,道:“你想听,我却不想说”
周易听声音就知道,之前点评的,就是这人。
出门在外,谨言慎行,以免祸从口出、招惹是非。
显然,这妹子没遭遇过这方面的毒打。
周易从袖囊中掏出一千两的银票,放在桌上,笑道:“我赌这位英雌并没有异闻妙论,不知敢否对赌,让我输的心服口服。”
徐文治作陪的正主站起身,拱手施礼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等不赌。”
周易呵呵一笑:“俗话说,有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再四。民俗又有言,脸是别人给的,面子是自己丢的。
今天我给足了你们脸面,若是不识好歹,可就别怪我这地头蛇,难为你们这样的过江龙了。”
徐文治抢话道:“赵官人,这是道脉英杰,便是天家,也对之礼遇有加……”
周易接话道:“所以就不识好歹,养成了这等骄横跋扈、鼻孔看人的态度。
弄玄炼丹,修行长生。这高屋建瓴、令人神往的背后,少得了对这天地,对这凡世的种种索取?
道脉的人能真个不食人间烟火?还是能不穿衣、不用器?
明明有求于世俗,为何摆出一番世外高人,俯瞰众生的姿态?
你们倒是说说,这道脉之人的成败,于凡世民众何益?”
那道脉男修哼声道:“我等除魔卫道,斩杀邪祟,又岂是你这等人所能知晓和想象的?”
周易呲牙一笑:“我知道你就得提这茬儿。然而时过境迁、沧海桑田。俗话说,好汉不提当年勇。你说的这些,在现今时代,跟说自家祖上阔过没啥太大区别了。
天家的子嗣,几代繁衍过来,也照样化贵为民了。你们这蒙荫后辈,是不是也该有个度啊?非得学佛门等寺产僧产遍地,搞的民怨沸腾,国力亏空,然后被伐山破庙?”
‘砰!’英雌一拍桌子站起来了,喝骂:“你这阉党狗贼,大言不惭、大逆不道,今天非得好好教训你一顿。”
周易拉椅子坐下了。
“我劝你善良。这里是大雍王朝治下的县城,有王法的地方。不是荒原野山,法外之地。你等化外之民,来在王朝国土,却对朝廷官员喊打喊杀,这是把大雍王朝当马桶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