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云雾山庄,周易多少还是做了一些功课的。
他知道这山庄最早是由逃民开辟。
保守欺凌压榨的民众活不下去了,揭竿而起又差了关键东西,不是少个人魅力出众的领袖,就是大势不予,反了只会很快被镇压。
于是就逃进山里。
看过{荒野独居系列}的都知道,没点准备或优势,渔猎的日子可不容易,消耗往往比收获大,自己都喂不饱,更别说拖家带口。
于是自然而然就报团取暖,开辟了桃园地。
再然后就人心思变。
当年的开荒者还没入土呢,年轻的后辈就想着回归文明了。
人总是习惯性美化未知,从而让自己有动力朝着那个方向努力。
用接地气的话说,就是记吃不记打。
人类之所以从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不肯吸取教训的,跟挨毒打深入骨髓的,不是同一拨人。
在安定中成长起来的人,想烂脑瓜子,也没办法全情体会逃民的种种难,以及权贵乡绅是何等的丧尽天良。
他们只会被对方奢豪的穿戴、拿腔捏调的谈吐,和体面的状态吸引,觉得再坏又能坏到哪里去?毕竟也是个人。
殊不知,人与人的差距,可以比人与狗更大。
就这样,云雾山庄的开辟者后代,崽卖爷田,以至于姓了徐。
现在姓赵了,都一样,总之就是给自己请了个爹。
或许是因为马后炮,明白过味来,怨气比较大吧,周易发现迎接他们一行的庄子的人都挺不开心,却又不得不强颜欢笑,于是气氛看似还行,实则透着尬和窘。
就仿佛你去奢侈品店,销售并没有因你衣着普通就摆脸,但你表示不买东西,而只是来借个厕所时的氛围。
周易也没打算急着改变什么,没搞什么盛宴接收,只是说行路辛劳,先美美的歇他个三五日再说。
走了三天路,就要歇个三五日,这是不是有些岂有此理?
在现代也许是,但在这个世界,很合理,慢节奏嘛,就是这样。
当然,一干已然知道新主子是个王八蛋的山庄民众,也因此松一口气。对他们而言,最怕的就是主子根本不体谅,瞎几把折腾。
实际上周易真能体谅这些人的不易。
毕竟这对他这个穿越者而言,并不多费力,智商正常,稍微走点心,就能想明白。
首先说,这种深山老林中的庄子,田地多半是不够。
这不光是地皮的问题,还有水源的需求。
其次,就是渔猎了,要做成长久产业,就得悠着点来,不能玩断根绝户式的猎杀。
而且这山里的野兽,倒究不比人工驯化出来的,膘少肉柴,也就吃个新鲜还行。
所以这山民,半耕半猎,听着写意富足,实则穷的叮当响。
若是再加上被主子吸血,上供山货什么的,日子便愈发难熬。
这种情况下再搞什么庆祝活动,翻过年估计就得饿死人。
进的山庄,周易发现,这庄子里的房子,倒是挺抻头的,没有那种破烂寒窑或窝棚,都是殷实人家的那种青砖瓦房。
周易估计,这不是庄子里的人要体面,而是徐家要体面,把这里建设成具有旅游度假村特质的所在,招待客人,故而才玩形式主义,不知道的还以为徐家仁善,善待乡人。
说到这个,周易过去也曾‘何不食肉糜’过,就觉得古代的普通人简直逊毙了,长期住的居所,就不能花费些成本,下点功夫,捯饬的好一点?非得阴暗潮湿跟牲畜共眠?
后来他才知道,那时的人,还真就缺那份劳动力。
当然,这其实是一个综合的问题。但主要就是劳动力匮乏。
古时候动辄强调‘青壮’如何如何,就是因为,在长期恶劣的生活环境中的人类,是不能当做现代成年人般计算劳动力的。
夸张些说,每一份额外的压榨,都相当于耗命。
因此,征调民夫之类的大工程,才总是伴随着大量的猝死。
本就在勉力支撑,别说是加活儿,就是水土环境改变之类的情况,都能要了这些人的命。
总之,周易不是那种不识人间疾苦的少爷,他能体谅这个时代底层人的不易。
但,还是那句话,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有规矩。
觉得这些人可怜,就大把金银撒下去,供他们好吃好喝,那么能不能养的起?能,但不该那么做。
真要那么干,最后多半是养出一帮升米恩、斗米仇的刁民。
你觉着养了帮忘恩负义的白眼狼,人家说你这管着管着不管了,搁这儿逗猫戏狗呢?
都委屈。
那么最好一早就定好基调,慢慢调理,而不是用虎狼之药。
治大国如烹小鲜。
那么小鲜怎么烹?
阿卡姆剃刀,能简不繁,火候要匀,翻铲不能多。小鲜娇嫩,火急火弱都不行,常翻易碎。
就比如炒鸡蛋,拿铲子在锅里紧着攉拢,最后就是一坨糊糊,火不要太急,稍微等等再扒拉或翻面儿,多半炒的能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