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现在,周易对盛英和沈妙感观并不好,但这两人对他感观却不错,他只要不毒舌,而是客气的请对方先去休息,一个还算良好的开端就算完成了,也不需要整什么话术,这无疑是降低了交际的难度。
打发走道脉的人,不用周易询问,封平就将他这趟京畿之行简明扼要的说了清楚。
还有,赵吉知晓自家侄子不学无术,是个文盲,而且也从来没有书写的习惯,以免落在有心人手里,因此用的是道脉的留声手段。
这巴掌大的小东西做的非常精巧,却是个一次性的玩意。
周易听完留声,也不得不感叹赵吉的舔犊情深。
按照赵吉的说法,余县的灾厄,朝廷其实是知晓的。
这档子事可谓昔日因、今日果,这锅得大雍太祖背。
当年天下纷乱,群雄逐鹿,大雍太祖小门小户,凭啥能成事呢?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太祖标榜自己是天选之人。
这玩意空口白牙没用,但凡争霸的这些位,哪个还不自吹自打降生开始就生有异象,什么红日投怀、雷霆降世、异香异彩……好听说法多了去了,忽悠人也得有点干货才行。
大雍太祖的干货,就是我的领地种田,不闹灾。
当时百姓的日子那是真的苦,不仅要跟自然灾害斗争,跟猛兽毒虫斗争,忍受苛捐杂税,还得跟超凡现象斗争,时不时闹个诡、诈个尸的,又没人管,这还怎么安心种田?
小民所求,无非温饱安定,大雍太祖就在这个方向做文章,他的领地,真的能做到安居乐业。
新修的茅房还香三天,一个新的组织势力,但凡能力住脚,即便制度、策略上没有多少过人之处,起码人员相对清正廉明。
这个无需多说,但凡有成就霸业之相的,就没有哪个太差。
可这神神道道的东西,王霸之气管不太着啊,大雍太祖居然做到了,自然就很吸睛。
当然,很多人与其说是相信了太祖是天选的真命天子,不如说是冲着在其治下能活的安生些,不至于有头睡觉、无头起床。
而大雍太祖之所以能做到,简单的说,就是跟异脉签了一份协议,当代的债,后代尝。
届时苦一苦百姓吧!要不然呢?
更多的细节,就不是赵吉所知晓的了。
而且像赵吉这种人,也是很懂分寸的,知道哪些秘密能探,也知道探到什么程度合适。
那些涉及人性阴私的,无碍大局,知晓了也顶多就是八卦一下,反而臊气易惹祸,那就不去探求。
就像这档子事,知道是皇室默许还债,也就可以了。
至于为什么不一早提醒,自然是信不过赵二的人品。
有封平这样的大内高手在,关键时刻带个活人逃出城,问题不大。省下的,赵二的那些狐朋狗友,死不足惜。
可惜千算万算没算到封平阴沟翻船,小女子的毒酒,就要了真赵二的命。
赵吉对于自家侄子能第一时间想到他这个叔叔,派封平送信这档子事也是挺高兴,留声里就很直白的说:没养出白眼狼,杂家很欣慰。
你对我好,我对你可以更好。
像这次,赵吉就花费了巨大代价,请道脉的人为赵二灌顶传功。
这样的做法,虽然根本没了未来可言。但从凡人的角度看,不用勤修苦练,一下子就有了武英级的身体素质。堪称是天上掉馅饼。
赵吉还很贴心的为侄子安排了nb。
俗话说,身怀利器,杀心自起。
赵吉觉得侄子若是选择灌顶得功,很有可能助长骄横气焰。
你在小民面前装装哔,问题不大,可若是再超凡面前装哔,就有被削死的危险了。
赵吉在留声中,将这里边的厉害关系讲明白了。
然后告知他,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很多事,很多行当,不在于你自己觉得有多行,正所谓人算不如天算,入了行就有风险,真要为自己小命着想,那就干脆不参与。
就比如说躲在云雾山庄,当几年富家翁,有空就多造人,生些崽子,为赵家开枝散叶。等个几年、这股邪风过去了再外出溜达。
而若是赵二选了这条路,两名道脉的供奉,就不是给他传功,而是帮他开启一处宝库。
这宝库是当年道脉某派布局天下时,准备的兵备库,叫做天公宝库,意思是意外之财,宛如老天相助。
道脉和异脉由于属于长寿种(跟凡人比起来),因此不乏凡人眼中的大棋党。
像跟大雍太祖签了‘卖民契’的,就是大棋党。
只不过异脉的手段,往往违背凡世伦德,太过凶残阴狠,有些上不得台面。
当然,也只是凡人视角,从超凡角度,见惯了生死兴衰,也就不觉得如何了。就是一个习惯问题,面皮问题。
不过关于天公宝库的一些八卦情报,却不是赵吉在留声器里哔哔的,而是周易从封平那里知晓的。
周易这才知晓,这盛英和沈妙所在的门派,也是慷他人之慨,借花献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