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藤原圭也不是独夫,开一家自己占股九成以上的企业,而是很赚人心地,将大多数股份收益与高层和其他员工共享。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挖墙角才那么顺利。
但这样一来,来钱的渠道又少了一条。不接受投资,赚的速度又比不上花的,该怎么办?
当吉田贺史询问这个问题后,藤原圭直接大手一挥:借嘛。
借银行,把四大银行全借个遍,反正他们的放贷员也经常找上门,听说水波制作打算扩大企业规模,就来得更频繁了。模样和《半泽直树》里的放贷员真的一模一样,真的是点头哈腰希望把手里的钱送出去,甚至让负责接待这些人的水波制作的员工不可避免地生出警惕之心,脑海里盘旋着《半泽直树》里的一句话:
银行就是晴天借伞,下雨收伞。
但是藤原圭的意思是,借。他愿意送钱,我们就收。想办法走走关系,翻翻法律条文,取得低息贷款,中息也行。反正公司要花钱的地方多得是,借。
97年的时候,水波制作向各大银行都贷款了不少钱,借的吉田贺史都有些心慌。
借钱的过程是轻松的,因为几部作品的大卖,加上藤原圭的个人影响力,显示水波制作是一家运营良好的企业。短期内不会亏本,银行不担心钱收不回来。
但是影视行业啊,风云变色一瞬之间,影视公司也不外如是。万一那几部电影失败了,公司露出颓势,吉田贺史也能想象得到,这帮人会怎么表演“小人革面”的戏码。
但是藤原圭却似乎并不担心这一点,也不知道是装的,还是怎么样,一点焦虑感都没表现出来。
反而经常关注国际新闻,尤其是东南亚地区的金融咨询,还订了许多份相关报纸。
“来吧,来吧……浮动汇率制……就等你了,泰国政府……”藤原圭看着报纸,念念有词道。
喜欢东京文艺教父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东京文艺教父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