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中扎帐篷过了一夜,第二日中午,众人才来到目的地,竹海的深处,几座稍大稍高的竹山之间的山坳内,坳内同样是茂密竹林,不过这里有处水源,还是长出不少喜水植被。
水眼不小,水流有手臂粗,自水眼内喷涌而出,林默看了很满意,如此便无需头疼,从其他地方引水过来了。
当然,泉眼在预料之中,虽然在空中,因茂盛的竹林,并没有看见水流,但水源周边植被有所不同,甚至竹子长势、叶色这些,都与周边有所区分。
好好转了一圈,对山谷及周围山头进行仔细的测绘后,最终确认了选址,回去路上,也仔仔细细对入山线路进行了确认与规划。
来到山外,已有弟兄,以私人名义,几乎将这片竹海全部买下,打的旗号,是采笋伐竹,当然,是承诺周围村民,自家使用食用可自取,采伐出售也可,但要以略低于市价的价格卖给他们。
这竹海确实有经济价值,但周边不缺竹子,价值有限,也是因为这些原因,才比较顺利的买下。
跟队员交代一番,已组织好开路人手的弟兄,又去周围村里,多招了些擅长竹编的人,这里有大片竹海,这类人不缺。
安排妥,林默立马飞到外面,电讯室的部分核心技术专家,已在此等待,林默同他们合计了数日,又匆匆离开,而周围,直接从部队中调来两个连进行警卫工作。
而林默,找上修械所,以及民间一些,机加工能力,在国内顶尖的公司或工厂,还从国外订购物料、零仲等等这些。
有几次,林默从公文包中,掏出图纸,给部分核心人员查看,隐约可见,被密密麻麻标注下的线条,构成图形神似一口锅,或是单面或是三面立起来,表面装满密密麻麻长针,如刺猬般的不知名构造。
除这些人外,林默还秘密的,与那位水匪军师,及其带领的一些,看着有点斯文的人,进行一番接触,也聊了良久。
也没什么好隐瞒的,之前陪同戴老板视察时,林默上报了一个计划提案,引起了戴老板极大兴趣,回去向电讯室咨询研究后,采纳并决定执行此方案,这才有了林默,最后一趟的勘探之旅。
计划代号,顺风耳,正名,无线电远程侦听侦测系统,旨在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实现对远距离外的微弱无线电信号进行监听工作,附属职责还有通讯及破译等任务。
林默图线上的,一样,是类似卫星锅、射电望远镜模样的设备,就是利用锅形构造,聚集电磁波,实现对微弱信号的监听。
至于那像刺猬一样的玩意儿,类似于雷达,只不过,没有雷达相关技术,也只是形似,它的作用只是接收无线电信号。
通过阵列表面集成的大量无线电接收单元,接收更多无线电,处型之后,从中分离出远方微弱的无线电通信息,作用与锅类似,只是原理及实现的手段不同。
单面的,是可以转动,变幻接收角度这些的,而三面,则是固定的,其体型更加庞大,极为夸张。
除去这些,情报处还向上申请,专门组建一支防卫营,负责此基地的安保及防空等工作,主要是防空,足有两个连,由修械所提供大量防空武器,布置在基地周边。
没办法,此地大概率瞒不过日本人,且设备体型不小,本就难伪装,而且为不影响使用,还不能随意进行伪装,所以防护工作必须做严密。
沟通协调好各方,前期研发及制造建设工作,有条不紊展开后,林默已为几个基地的事儿,奔波近月余时间。
再回到最先进行改革工作的那一片,已正式开始放地,这事也挺麻烦的,不可能均分,毕竟不是免费的,谁家都能承担起,而且地块也有好赖之分,自然谁都想要好地。
林默与众人沟通老半天,才拿出一个大体方案来,首先一点,地按人头设置最大上限,此购地资格,不分男女老幼。
不过,老人及十岁以下孩子,其份额优先级排后,毕竟上限份额的总数,基本都是高于地方田地总数的,而上限,又比较接近壮年劳力所能耕种的数额。
其次,上述优先级以内,买多买少可自己决定,不做限制,但老人及十数以下孩子的份额,想买可就要挑人了,以家中壮劳力与优先级外人员比例确定,高的可优先购买,毕竟要确保生产。
不过,若家中无上述优先级成员者,也就是仅剩老弱的,则适当进行照顾,不过数量不多,且若自家也拥有养活自己的田地的,则不照顾。
肯定不可能平均分配,毕竟需要保障生产,确保偿还能力,且各家敢不敢贷钱?敢贷敢买多少?都要看对方意愿。
最后,进一步依据田况,细化了其价格,但总体是略低市价一小点,若同一块地,有多家想买,则优先考虑距家近或有田地在旁者。
另外,鼓励有私田者,就是自家田地在限额内,没有收买走的人家,水渠道路这些也掏钱帮着一并修了,当然,其也要让步,水利道路建设需占地时,也要无偿让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