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俘营的工作处理妥,林默虽依旧忙碌,四处奔走,不过各项事宜,林默也只是盯一盯、看一看,再给出点建议,解决点问题,倒是要轻松了很多。
期间,林默还抽空飞回去一趟,做了阶段性工作的汇报,也顺带归家看了老婆孩子,同时,伴随国府在重庆站住脚,产业也在持续迁入川渝,林家、刘家等,也开始做迁居准备。
时间流逝,缓缓来到渝地的春耕时节,林默主持的改革区域,最终定格在一县大小,也就是成功分田的。
成功分田,意味着田地修整、小水渠建设、乡野部分道路,已经建设完成,正常工程进度没这么快,但灾荒已显现,所以林默让人去灾区招来不少人,大幅加快了工程进度。
伴随宣布分田工作暂缓,耕种完本季后再继续,林默改革工作打出的头炮,算是定格在这一县之地,当然了,相关工作并没有停止,田地的赎买、丈量,道路水利的修建,厂矿建设的推广等等,都将继续,只是实际分田,将留到本季耕种结束。
当然,工程目前还是受到一定影响的,除部分民工外,多数人都归家进行耕种了,不过这些人,多数又都承诺,种下作物,过了农忙便回来做工,很显然,打工意识,是被培养出来。
至于留下的,一部分是受灾被招来的灾民,听说家乡未降雨,灾情变得更加严重,在这边有活干有饭吃,选择留下。
另一部分,则是家中人口多,选择回去部分,或干脆全留下,转而掏钱雇牛雇人耕种,他们继续留在工地挣钱,这些是手艺不错,已经混出一些名堂的。
还有一部分,他们以前本就是打短工长工的无田流民,现在搞分地也轮不到他们,准确说,是留了口子,只是优先级比较靠后。
在当地,名声没臭,也没什么违法犯罪的恶行,可容许定居分田,但优先级,跟老人孩子排一块,且能买到的地,多是边边角角的差地乃至旱地之类。
有一部分买到了,有一部分,靠努力拼命,拿到田地奖赏,这些人,多数回去伺候地去了,还有一部分没买到,或干脆不买的,基本都转做了全职工人。
这头炮,打得还算响,尤其伴随水流,哗哗流入田地中时,绝大多数人对此都极为满意,一些刚开荒或改的水田,虽不乏溃坎、漏水之类的问题,但田主脸上基本都溢满笑意。
道路上,行人车马往来不止,不时还有三蹦子、卡车之类路过,原因嘛!一个是春耕开始了,肥料、良种等需求,带来了运输需求。
另一个,则是商业渐兴,别的不说,耕田犁地刨出的泥鳅黄鳝、田螺蝼蛄等,便有人前来收购,部分人,自然是林默安排,促进商业发展的,但也有一些,是看见商机后,自己主动跟进的。
除了这个,其他一些杂七杂八的买卖也比较火热,像是厚布成衣、鞋底、松紧带、食用油乃至各类肉食及罐头这些。
一个原因,道路畅通后,物资流动畅通,一些人因此挣了钱,另一原因,则是各类工程开展,像那些民工挣到了钱,还有那些编篓编筐及卖菜的人家,也挣着了钱,有消费力了。
当然,这需求主要还是耕作开始带来的,像厚布衣物,其类似于牛仔裤,结实耐用,是穿着干活的不二之选。
鞋底,是林家生产的那种,用麻料编织,再加一层橡胶,同样结实耐用,而松紧带,缝进衣物后,穿着方便,裤子不会随意滑脱,撸起裤角衣袖也更稳当。
食用油、肉类及罐头,都是补充营养的,毕竟耕种要下死力,而很多人,刚从工地干活回来,营养若跟不上,真会把身体弄垮。
食用油,售卖以植物油为主,来源,本地产的菜籽油,舟艇部队压榨送来的豆油、茶油、棉籽油等,数量不少,价格也尚算实惠。
至于肉,有本地产的鲜猪肉、熏肉腊肉这些,但不多,主要也是舟艇部队卖来,熏腊制作的鱼鸭鹅等,还有供应的蛋类,鸡鸭鹅及鹌鹑等蛋类皆不少。
当然,路上运输起来的还有一个原因,便是投资的各类工厂陆续的投产,不少产品需要外运,见此情况,不少人打消疑虑,跟风投资建厂,物资建材这些也需运输。
这其中的标杆,便是最开始改革区域,大笔投资的开明家族,其所投所开办的各类厂矿企业,基本都已投产一段时间,且在源源不断获利。
像是颗粒厂,这家人商业嗅觉挺敏锐,早期装机出货后,立马追加拓产,因为厂房有冗途,设备拉来布设好,立马投产。
只不过,这次产的,是饲料,靠着工程对畜力的大量使用,及道路运输牲口的增加,其以老秸秆、本地产的油籽饼为主材,外购其他辅料,制成的饲料颇为不错,供不应求,全力开工不足一月,设备钱便基本收回大半。
当然,随工程队远离,库存原料用尽,以及竞争者出现,利润肯定骤降,获利不大可能这么离谱,不过公路上的马队、车队,却是持续需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