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爷,稻谷亩产一千二百斤。”
“少爷,玉米亩产一千四百斤。”
“少爷,土豆亩产三千五百斤。”
“少爷,红薯亩产二千八百斤。”
农业专家们兴冲冲的前来汇报,整个陆家庄,整个金山卫,到处是丰收的喜悦,到处是畅快的欢呼。
最少都是千斤以上的亩产,让所有对农业稍微有点了解的人都感到瞠目结舌。
“陆大人神农在世啊!如此高产的庄稼,我们再也不用担心没饭吃了!”
金山卫的农夫们,一个个老泪纵横,对陆离感激涕零。
听到陆家庄和金山卫丰收高产,至今还没调任的袁知县,欢喜得手舞足蹈,屁颠屁颠的赶到了陆家庄。
“祥瑞啊!陆大人,祥瑞啊!”
袁知县扯着嗓子一路喊叫着,跌跌撞撞的跑了进来。
“啥玩意?”
陆离正在翻看秋收粮食统计报表,没听清楚袁知县在喊个什么东西。
“祥瑞啊!稻谷亩产千斤,还有那些名字乱七八糟的作物,也是一千斤甚至几千斤的亩产。”
袁知县连忙向陆离解释了一番,又急忙说道:“陆大人,赶快向陛下奏报,这是天大的祥瑞啊!”
哦,差点还忘了这一茬。
华夏古代王朝,很喜欢玩祥瑞这种玩意,各种奇奇怪怪的祥瑞都弄出来了。
就连永乐大帝朱棣,也被人用长颈鹿玩了一出祥瑞,把长颈鹿当成了麒麟。
好吧,谁规定麒麟不是长颈鹿呢?万一这玩意真有个别名叫麒麟呢?
陆离笑了起来。我这些高产农作物的祥瑞,至少比长颈鹿别名麒麟的祥瑞要强得多了。
“那就报祥瑞吧!”
陆离朝袁知县笑道:“我对报祥瑞的操作不太懂,还请袁大人亲自操刀了。”
“多谢陆大人!”
袁知县心头大喜,连忙向陆离拱手道谢。这么屁颠屁颠的跑过来,不就是想在这个祥瑞上沾点光么?
“陆大人,是否还有未曾收割的庄稼?必须留出实证,否则这个祥瑞就不好报了。”
袁知县是个中老手,很快就进入了工作状态。
“秋收才开始呢!还有不少田地没有收割完。我在朱泾千户所那边留个百十亩地,留待查验吧!”
拿一百亩地的庄稼用来验收,总应该足够了吧?
“好!好!太好了!”
袁知县连连点头,“本官这就去起草奏折。烦请陆大人派人取一些样品。连同奏折一起送往松江府衙。”
片刻之后,袁知县写了一片对嘉靖皇帝歌功颂德的奏章,跟陆离一起联名签署之后,陆离派人驾着马车,运送了一些粮食样品,送往松江府衙。
知府马明远接到“祥瑞”奏章,紧紧的皱起了眉头。
“这个袁定洪,居然还玩起祥瑞来了?如此媚上,就没一点文人士大夫的节操吗?”
马明远看着通篇肉麻至极的歌功颂德献媚之词,心头十分腻歪。
抬眼看了看起来送祥瑞的黑衣士兵,马明远又说:“你家陆大人,虽然入了武职,好歹也是中过举人的,为什么搞这种献祥瑞的破事?”
“稻子亩产千斤?你以为老夫不懂农桑?还有这个什么玉米。玉米?是不是吃了就能成仙啊?还有土豆,是不是泥巴捏成了豆子?真是乱弹琴。”
马明远拍着桌子一顿怒骂。
前来汇报的黑衣军士,就是曾经跟陆离打过白羊口大捷的孙定。
此刻,孙定听到马明远怒骂陆离,自然就不干了,连忙说道:“知府大人,我家指挥使大人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大人若是不信,请去陆家庄看看便知!”
“哟呵?”
马明远气得笑了起来,“行!本府倒要看看,陆子明和袁定洪在玩什么把戏!”
随后,马明远起身出衙,一路赶往陆家庄。
来到陆家庄,看到晒谷场上堆积如山的粮食,马明远有些发懵,难道……竟然……是真的?
于是,马明远连忙让陆离带他去农田,亲自选了一亩稻田,亲眼看着农夫收割完毕,亲眼看着称重,亩产……一千六百斤。
这是湿谷子,晒干之后自然就没这么重了。
看着这个重量,马明远已经傻掉了。
半晌之后,马明远冒出一句:“天佑大明!天佑大明啊!这就是祥瑞,这就是古往今来最大的祥瑞!自此之后,民无饥荒之患,大明江山必将千秋万代。”
这是实话!
只要老百姓有饭吃,谁特么会去造反?就算有野心家想要搞事,也根本煽动不了民众,根本没人响应。
于是,马明远亲手写了一份奏折报祥瑞,还让陆离派出一队兵马,押送一车稻子,一车玉米,一车土豆,一车红薯,一路上京城献祥瑞。
这个祥瑞,不但把金陵六部惊呆了,也让燕京六部和内阁都惊呆了。
开什么玩笑?你马明远想要拍皇帝的马屁,居然如此没有下限?亩产千斤的粮食?这也太扯淡了吧?
就连看到祥瑞奏折的嘉靖皇帝都笑了起来。虽然老子喜欢修仙,虽然老子喜欢祥瑞,你特么说亩产千斤粮食,这是把老子当傻逼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