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媚的阳光下,六门二代神威将军炮被推了出来。
在城寨士兵注视下,取下炮衣和塞炮管的布,挖掘壕沟,将炮架固定在土里。
索伦部土兵一脸懵逼。
杨承应一方,蒙古兵和土兵也一脸懵逼。
甚至战兵也有些搞不懂。
因为他们看到杨承应在摆弄一个玩意儿,他们此前从未见过。
杨承应一方的士兵,只听说这玩意儿叫——炮队镜。
是的,随着火炮技术发展,观测仪器也该改一改。
以前靠极其简单的方法,计算着弹点。
那样打出去的炮弹,实际上只能算是面。
距离真正的点,还差得很远。
跟重要的是,以前的炮弹射程有限,靠简单的工具没问题。
二代神威将军炮,射程达到了5公里。
射程远,再靠以前的办法不行了。
杨承应通过长期实验,用水晶作为原材料,制作出了一台八倍炮队镜。
出瞳直径3.1毫米,外面用黄铜做固定,下面也用黄铜做了一个三脚架,全重达到了17斤。
如果是在未来的战场上,杨承应可不敢这么大摇大摆的观测,很容易成为集火目标。
但在这里,连望远镜的技术还停留在最基本的水平,杨承应压根不怕。
校准好诸元,每门炮调整好设计角度和方位。
“炮火就位!”
孙龙一声大喊,炮兵陆续把运到阵地的盒子打开,里面装着一枚枚炮弹。
“开始装填!”
炮兵打开炮闩,将炮弹塞了进去。
“一号炮装填完毕!”“二号炮装填完毕……”
“预备……!”
听到这声音,炮兵都把棉花塞耳朵里。
杨承应由于抵近观察,也把棉花塞到耳朵里,拿起他新设计的望远镜。
这是一款保罗棱镜结构的望远镜,也是用水晶磨制而成。
外面用黄铜做结构材料。
以前不需要观察这么仔细,看到一个大概就行。
和制作炮队镜的原因几乎一样。
现在为了确定火炮和炮队镜的精确度,需要用到结构复杂的军用望远镜。
“放!”
随着令旗一挥,炮兵拉动绳索。
哐!哐!哐!
轰……轰……轰……
第一轮炮击砸在城寨前面,砸得地上坑坑洼洼。
辽东军面面相觑,没想到第一轮炮这么歪。
众人纷纷看向杨承应,却见他脸上毫无半点失败的沮丧感。
“放!”
第二轮炮击开始。
炮弹落在了城寨的后方。
人们看不清城寨里面的情况,只觉得这炮远是远,准头不行!
“放!”
第三轮炮击开始。
炮弹砸在石木结构的城寨上,立刻炸得木头和石头乱飞,气浪冲击得城寨上的士兵飞了出去。
火花四溅,残肢纷飞!
“放!”
巨大的轰鸣声,像打雷一样,惊得马匹纷纷嘶鸣。
极少见到大炮的酋长和土兵们,都目瞪口呆。他们感觉自己的灵魂都在颤抖,不由自主的那种。
原来,前面两发炮弹实际上是在搞测量。
每一发炮弹在打出去后,都要进行细微调整。
运气差点要五轮炮击,才能找准点位。
不过,这次运气不坏,三发炮弹已经完全找准点位。
“雷神爷发威了!快跑呀。”
索伦部土兵被吓得面色苍白,只恨不得少生了一条腿,慌不择路的下了城寨,要往北逃。
“放!”
又是一轮炮击。
偌大的城寨,陷入了一片火海。
索伦部土兵在逃跑。
有良心的酋长,发现博木博果尔没有逃跑,又折返回去找他。
“首领!”
酋长推开博木博果尔所在房间的门,却见屋内空无一人。
他扫了一眼后,准备去别处。
无意中发现桌子在抖,炮弹打下来,桌椅发抖是正常的,这名酋长见怪不怪。
但桌子抖得这么厉害,他还是瞧出了端倪。
酋长一把掀开桌子,就发现一个人躲在桌子下面瑟瑟发抖,仔细一瞧是博木博果尔。
“首领,我们快走吧,汉人一会儿打进来了。”酋长嚷道。
“我……我想走,可我走……走不动。”
博木博果尔声音都在颤抖。
酋长猜测首领是双腿被吓软了,赶忙叫了两个土兵,与他一起把博木博果尔抬走。
他们刚出来,炮弹砸在了屋顶上,将木屋炸得稀烂。
吓得他们飞快逃走。
城外,杨承应感觉火候可以了,下令停止射击,然后发旗语给各部落,迅速出兵。
旌旗一挥,各部嗷嗷叫的冲锋。
这是表忠心、捞战功的大好时机,谁都不想错过。
杨承应通过望远镜看到很多索伦部土兵,被自家军队俘获。
荒野上,还有逃跑的土兵。
后面跟着追赶的辽东军。
漫山遍野,像赶鸭子一样。
知道大局已定,杨承应索性不再看,放下望远镜。
“大王,您这个能借我看一眼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