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记住了。”
唐流将信封放入怀里。
孙嬷嬷问道:“唐流小爷,你能和我说说少爷最近都做了什么吗?老奴好回去跟夫人说一说,夫人十分想念少爷。”
唐流嗯了一声,将他到主子身边做事起,发生的一些清川百姓都知道的事,告诉给孙嬷嬷。
不是唐流要留一手,而是他觉得既是主子的娘,想知道什么事与主子通信便可,不需要从他口中得知相关消息。
从被赐名起,唐流只有一个主子,也只认一个主子。
孙嬷嬷并不知道这些,将唐流说的每件事都牢牢记在心里,离开时,她快步回到崔氏的院子,本想一件一件地说给夫人听,但夫人又去了小佛堂。
孙嬷嬷看着崔氏跪着的背影,在心中叹了口气。
第二天早晨,唐流和两个崔家护卫带着一车节礼回清川县。
???
清川县,新学院的操场上。
八百名学子按班级划分,整齐有序地排成一列一列方队。
夫子们则站在整个队伍的最右边,和学子们一起望着高台之上的县令大人。
唐一璇站在高台之上,手里拿着自制的扩音器。
“各位夫子,各位学子们,大家早上好,欢迎你们来到清川新学院。”
唐一璇环视一圈,不疾不徐的开口:“无论你们来自何方,无论你们有着怎样的身份,在新学院里,你们都是崭新的自己,这里将是你们新的开始,新的征程。
我们不比财力,比潜力。
我们不比聪明,比勤奋。
我们不比虚荣心,比责任心。
学子们,在未来的日子里,你们要记住天道酬勤,勤能补拙,付出一定会有回报!”
唐一璇看着底下那一张张青涩的脸,他们也都在看着她,眼里满是崇敬。
因为她是官,是他们的目标。
想到那天与崔玉书说的话,唐一璇心中升起一丝不忍。
不过该说的话,必须说出来。
只有让他们对新学院有归属感,将来才能拧成一股绳。
唐一璇继续说:“新学院门口有一块大石头,上面刻着爱国、求实、创新与科学四个词,这是我们新学院的校训,你们知道这四个词的含义吗?
不知道没关系,不懂就问,不会就学,要敢于表达,敢于探索。
但夫子也好,学子也好,我们都要先学做人,再做学问。所以还请各位夫子以身作则,恪尽职守,为学子们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学子们同样也要严于自律,尊师重道。
明日是仲秋节啊,每逢佳节倍思亲,在场有许多夫子和学子是从外地而来吧,你们离开家人来到这里,那从今以后,新学院就是你们的新家,你们彼此就是家人,希望你们都能在新学院这个大家族里感受到温暖与力量。
最后,本官真诚的祝愿你们未来都有一个辉煌与灿烂的人生。”
唐一璇说完后,现场一片雅雀无声。
“??”
怎么都没一点反应?
唐一璇嘴角微抽,这就有点尴尬了啊。
突然,陈可善激动的声音响起:“好!大人说得太好了!”
其他人一听,也跟着大喊:“太好了!我们都听县令大人的!”
唐一璇:“……”
感觉跟说书现场一样。
唐一璇再度举起自制扩音器,扬声道:“诸位,本官县衙还有要事,就先走一步。”
她走下高台,与迎面而来的崔玉书对视一眼,微微点头。
崔玉书走上高台,大手一挥道:“学子们,肃静。”
待操场恢复,崔玉书问道:“唐大人的祝愿,大家都听到了吗?大家有信心做到吗?”
陈可善又非常配合的喊:“听到了!有信心做到!”
他前后的贾家兄弟和袁傲等人扭头看向别处,仿佛自己不认识这人一般。
但在学院的这几天,他们五个吃住一起,连上茅房都一块走的,现在撇清?晚了。
崔玉书又问了一遍。
底下八百名学子齐声回答‘有信心做到’时,声响震天。
走在学院里小道上的唐一璇听见了,嘴角缓缓上扬,显然心情十分愉悦。
“我相信唐大人听到了你们的回应。”
崔玉书嗓音温润的说,看向二班队伍的第一人陈可昌:“接下来,由学子代表陈可昌上台发言。”
陈可昌?
陈可善猛地瞪大了眼睛,同时踮起脚尖,伸长脖子往前面望去。
县城的学子一听陈家大公子的名字,都震惊了。
“他不是做生意吗?怎么又来读书了啊?”
“陈家果然不一般啊!夫子都没有上台讲话,他倒是上去了。”
好在他们的议论声音很小,没有扰乱开学典礼。
其他不认识陈可昌的人则是好奇。
且认为此人一定有过人之处,否则学院也不会让他上台讲话。
当陈可昌站在高台上,面对全学院的夫子与学子们时,收到了非常多的羡慕的眼神,心中油然而生一股自豪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