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哈哈,黄文芳噗的一声没收住,放声笑了起来,一边笑还一边比划:“关,关门。”
嫂子也跟着笑起来:“放犭,放张铁军儿。”
“你俩是欠揍。”张铁军哭笑不得。
这特么女人要说不着调儿那真是不分场合和事情的。
“反正事儿是交给你了,你要是不管我就瞧不起你。”嫂子噘起嘴看着张铁军。你管不管?
“管管呗,又不是什么大事儿。”
张铁军看了看材料,随手放在一边儿,继续看下一份儿。
确实不算是什么大事儿,监察部提取案件例行监审不用和任何单位机关打招呼,就有这个权力,包括银行系统。
前面说过,如果按照规定职权的话,安全和监督这两个部门是可以管一切的,不管是什么事儿,权力相当大。
当然了,责任也是相当重大。
还有几份都是房产方面的问题,张铁军粗略的浏览了一下就放到了一边。
房地产纠纷已经渐渐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这样一个案件一个案件的去管去理那得累死,谁也弄不过来,得从根子上想办法。
最后一份到是挺有意思,这不是案子,也不是谁找到律所来咨询或者寻求帮助,而是下面律所的一个律师看不过眼传上来的一份资料。
怎么回事儿呢?
这事儿说起来确实是挺气人的,只要心里有一点儿正义感的人怕是都要看不过去,都会感到气愤。
改开以后,下海的下海,经商的经商,二十多年来不少人都有钱了,都有了一些或大或小的成就,事业。
同时也就有了人脉和社会地位,这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事情,并不意外。
但是前面咱们也说过了,在这二十年里富起来的人,大多数都不是什么好底子,大部分都是原来在社会上混的那一类人。
这些人原来也没有什么正事儿,居无定所到处漂,干些偷鸡摸狗的事儿,打打架欺负欺负老实人,吃点霸王餐。
总之就是穷横穷横的,一无所有自尊心还超级强,干什么都要讲点面子。
八十年代以后,私人可以做买卖了,但做买卖在当时并不被主流社会接受,感觉那就不是正经人,是一无是处的表现。
这事儿说起来也是挺有意思的,八十年代教育孩子都这么说:看吧,不好好学习你将来就得和他们一样,连工作都没有。
等到了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不少人开始有钱了,又随着物资和商品的丰富这些人的生活质量也提上来了。
于是做生意做买卖摇身一变,就成了大家羡慕的对象,教育孩子的时候开始这么说:不好好学习将来你钱都不算,怎么做生意?
到了九十年代末这会儿,做生意搞买卖已经是有能力有能耐的代名词,是人脉和社会地位的实际体现,是广大人民羡慕嫉妒向往的人群。
这就是改开二十年普劳大众心理上的最大转变,社会思维已经从稳定变成了一切向钱看。
但是,话说回来,素质这个东西不是会因为钱多钱少就能改变的东西。
暴发户这个词儿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忽然流行起来的,充满了鄙视和贬低,但是你不能说它不正确,相当生动形象的描述了这个时候的富人形象。
穷人陡富不知天高地厚,眼界心态完完全全跟不上来,于是就膨胀,就张扬,就开始自大目空一切,就开始炫耀。
尤其是那些社会混混儿出身的人,原来被各种鄙视瞧不起,被压在社会最底层,现在抖起来了自然要报复回去。
他们要让所有人知道自己现在有多牛逼,多了不起。
穷人乍富顶多就是炫耀炫耀,显摆显摆,看不起这个看不起那个,拿个姿势腔调褒贬一些人,最多也就是看着挺恶心的。
但是流氓不一样,他们炫耀的思维和方向就和正常人完全不一样。
他们第一件事就是要践踏法律,推倒公共道德和秩序,这能让他们获得非常大的心理满足。暴力是他们最喜欢的手段。
看不上谁就弄他,瞅谁来气就弄他,惹到头上就整他砸了他,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必须寸草不生只能有一个无所不能的王。
这些人有一个最大的和普通人不同的地方,就是手大,他们舍得付出也擅长拢络人,知道怎么才能把自己的影响(势力)壮大。
于是,黑网就这么拉开了,保护伞这个东西就悄然出现了。
有钱大家花,有酒大家喝,都哥们,有福同享嘛,有难自然也要同当,你拿了我的钱自然就要给我遮风挡雨创造生财的条件。
而那些手握大把资源的人自然也是想发财的,但是又不能光明正大的去发,怎么办呢?
这不就巧了吗?这不就有了吗?你想要我也想要,这不就臭味相投了?利益链儿就是这么勾勾搭搭的产生的,大家抱团发财。
等到九七年的这个时候,这已经是一种见怪不怪的普遍性的社会现象了,甚至已经不再遮掩,变成了光明正大的交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