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这一片儿只有三个大院不让进,四号院,五号院和十六号院。
照例,门卫问都没问,一个敬礼就把车队放了进来。小保安一直到车开进去拐了弯看不见了才放下胳膊。
一看就是当过兵的。
这个时候的保安基本上都是退伍兵,干的也都是比较硬的事儿,和后来的那种保安不是一回事儿。
这个时候的部委大院按照门卫来说可以划分为四个等级,军人值岗的,武警值岗的,保安守门的和随便进出的。
铁道部和民政部,建设部一样,同属于第三档。
张铁军下了车刚整理了一下衣服,韩部长带着几个人已经从大楼里迎了出来:“张部长,欢迎欢迎。”
“韩部,打扰了。”
张铁军伸手和韩部长握了握手,冲跟在韩部长身后的几个人点了点头算打招呼,一大群人呼呼隆隆的上楼。
“韩部长,一会儿咱们再聊,你先把信息中心的人叫过来。”
韩部长是哈尔滨人,和张铁军也算是熟人,因为都是东北出来的嘛,有点天然亲。
当然这也是和东北人的性格有关系,都爱说话。爱说话就容易沟通,容易沟通就很容易了解成为朋友。
就没有一句话能当着东北人的面落到地上,这话一点也不夸张,就是淡淡的说了一个事实。
在东北大家印象里话比较少的人,到了南方都得当话唠看。
这是气候和环境决定的。
原来大家都种地,一到冬天就没事干了,也不能出去玩儿,不说话干嘛?
再一个就是原来地广人稀,遇到个人不容易,所以就养成了热情好客的习惯,说话都是附带的。
“那咱们去会议室?”韩部长看了看张铁军,问了一句。
“行,信息中心,还有在家的厅级以上干部都叫过来吧,算是临时开个小会。”
“好,我马上安排。”韩部长回头看了一眼自己的秘书,秘书领会,转身一路小跑着就去安排了。
铁道部的信息中心可以说是国内成立的最早的专业计算机数据中心,并且拥有自己的大型计算机和小型运算机组。
信息中心成立于一九七五年八月一日。
铁路系统也是国内最早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部门,有力的保障了全国铁路运输网的升级和运转,保障了各种物资的运输和供应。
铁老大铁老大,这个名字可不是白叫的,确实是立下过不世之功,并不比电力系统差。
有人就问了,火车不用电呐?
没见识了吧?原来的火车就是不用电的,要不怎么叫火车呢。
火车用电是从零三年以后才开始的,电车慢慢替代内燃机车,不过一直到张铁军回来的那个时候也还没有替换完。
国内的计划是到二零三五年,电力机车全面取代内燃机车,不过能不能实现不好说。
九七年这个时候别说电车,内燃机车都没全面普及呢,蒸汽机车还没退役。
蒸汽机车是烧煤的,内燃机车是烧油的。
来到会议室,韩部长给张铁军介绍了一下跟在他身后这几个人,傅副部长,刘副部长,蔡副部长,工会刘主席和温副书记。
本来还有一个国副部长,去年退休了。就姓国,是罕见姓,全国也没多少人。
张铁军和大家一一握手。
工作人员进来要布置主席台,张铁军摆摆手:“不用麻烦,就是简单讲几件事。给拿几瓶水过来就行。”
工作人员就看韩部长,看韩部长点了头这才退了出去。
很快,几箱矿泉水就送了进来。娃哈哈的。
韩部长和几个副部长全部都是学铁路或铁路运输专业的,不过有早有晚。
这里面,傅副部长是最早的,年纪也最大,他是在苏联学的铁路电气化。我国的铁路相关院校几乎都源自苏联,一脉相承。
然后就是韩部长,四六年他就已经在哈尔滨铁路局工作了,从部务员干到工务段运转车长。
刘副部长和蔡副部长就比较晚了一些,已经是在六、七十年代。
蔡副部长毕业于唐山铁道学院,刘副部长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其实这是一所学校。
西南交通大学一八九六年创办在山海关,叫北洋铁路官学堂,后来搬到了唐山,前后改了不老少名字。
唐山路矿学堂,唐山工业专门学校,交通部唐山大学,唐山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等等,五二年改为唐山铁道学院。
六四年学校整体迁到峨眉,七二年更名为西南交通大学。
八九年,学校迁到成都九里。
韩部长是南下干部,是一九四九到一九五零两年间广大南下干部当中的一员,也就此改写了人生命运。
现在都说南下干部的主力是山东人,有说几万的,有说十几万的。
其实不是,南下干部的主力是东北人,基本上都出自四野,同时包括地方上抽调的铁路,电力,冶金还有政工,卫生五个系统。
一九四九年一月,中央在东北局成立南下干部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