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干部团的团长是四野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谭政,副团长是四野政治部副主任陶铸和邵式平。
“南下干部大多来自东北,他们在南方各地扎根,成为新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这一壮举在当时把四野都要抽空了,闹起了干部荒。?
四、五十年代抽干部,六、七十年代抽工人设备和技术,八、九十年代抽调各种物资。
东北大概率是犯了天条的,奶大了孩子,后来的结果就是被各种排斥,各种看不起。
韩部长所在的南下大队去了湖南广西一带接手政工工作,他先后在长沙,衡阳和桂林担任军运股股员,后来担任负责人。
他先后参与了五三年柳州铁路局成立和五八年桂林铁路局的成立。
七八年担任柳州铁路局局长,八三年调任申城铁路局任局长,九零年进部,担任副书记,政治部主任兼纪委书记。
九二年起担任书记,部长兼纪委书记。
也可以说是波澜壮阔的一生了,是做过贡献的。
“你现在还回老家吗?”张铁军拿了瓶水喝了两口,问韩部长。
“回过几次。”韩部长摇了摇头:“出来时间太长了,一晃都有三十年了,老家没什么人了都,我都不认识。”
“还不如柳州熟人多呗?”
“那可不,”韩部长笑起来:“别光说我,再过二十年你也一样,老家也就剩点念想了。”
“那你口音可没怎么变。”
“这个不能算,它变不了我有啥办法?你变啦?其实,或多或少的都变了,怎么可能不变,回老家一说话就是外地人。”
“但是在外地别人一听你就是东北的。”
“对,贼特么郁闷,混了一辈子在哪都是外地人。”
韩部长的秘书带着一些人呼呼噜噜的进了会议室,一看好家活领导全在这了,
一个一个就差闭住呼吸了都,小心翼翼的找地方坐下。
人来了齐了,秘书关了会议室的大门,坐了好几十人的会场里静悄悄的,呼吸声清澈入耳,
落针可闻也就是这么个地步了。
韩部长要给大家介绍,张铁军摆摆手拒绝了,抬步走上主席台。
“我是监察部张铁军,今天来这里,主要是有几个问题需要大家来解决。
第一件事情,实名制乘车。
从我推动这个工程到现在已经有几年时间了,别的都不说,计算机组,相关的软硬件,都到位了吧?
事实上,资金也是我提供的。
今年一月,交通部铁道部联名宣布乘车乘船实行实名制,但据我了解到今天为止,并没有实现全面落实,甚至京城站都没有。
对这个事儿我是十分的不能理解,所以今天我过来,我想问问大家,也是请大家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
是技术原因吗?是设备原因吗?是资金的原因吗?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包括这个乘车安检的问题。
一起答了吧,其实本来也就是一回事儿。
为什么呢?谁能告诉我?”
张铁军背着手站在主席台上,目光一一掠过下面坐的整整齐齐的人,看着他们的目光躲躲闪闪。
“我咨询过电信局,”张铁军说:“按照我的要求,所有线路和设备电信局都已经提供到位并开通了全部功能和权限。
那这中间还有什么问题和困难呢?我想不明白呀,同志们。
信息中心的同志,谁能给我一个回答?一月宣布,现在是四月初,三个月的时间了,是不是有点打自己的脸?”
“张部长,”刘副部长看着张铁军说:“这件事没有必要这么严肃吧?
也不是什么大事儿,我们大家也一直在努力,全面落实就是早晚的事儿,最多不会超过五月。”
“为什么呢?”张铁军看着刘副部长,这件事是他负责的工作:“网络有了,设备有了,大计算机中心也建好了,是什么在影响进程?”
“工作总是要靠人去做的嘛,需要一点一点来完成,这是需要时间的,张部长我感觉您有点吹毛求疵了。”
张铁军就这么看着他:“如果我没记错,刘副部长先后在郑州和广州,沈阳铁路局工作过,担任过武汉局和郑州局,沈阳局的局长。”
“副局长,”刘副部长说:“在郑州局我是副局长。”
张铁军点了点头:“中间你在湖北国防工办待了半年,你是怎么进去的?为什么待了半年又调出来了?”
“过去了以后发现我自己不太适应那边的工作,正好当时部里成立运输改革调研组,我就申请回来了。”
张铁军点了点头:“看出来刘副部长的人脉还是相当广大的,国防工办想进就进,想出就出,几大局更是想进就进,如鱼得水。”
张铁军看了一眼韩部长。
刘副部长从国防工办回来,就是韩部长同意的。
不过刘副部长不能算是韩部长的人,他应该算是原李部长的人。
李部长也是哈尔滨人,九二年因病离岗,已经在去年去世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