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士们!”孙策的声音在城头回荡,带着他特有的、能鼓舞人心的力量,“汉军虽众,然我秣陵城高池深,更有尔等江东健儿誓死守护!身后便是我们的父母妻儿,退后一步,家园不保!我孙伯符在此立誓,与秣陵共存亡,与诸位同生死!”
“誓死追随主公!与秣陵共存亡!”
城头爆发出震天的呐喊,暂时驱散了弥漫在空气中的悲观与恐惧。
孙策的亲自坐镇,如同一根定海神针,稳住了岌岌可危的军心。
然而,汉军并未如预料般立刻发动猛攻。
徐庶与张辽稳坐牛渚大营,一边修复战船、整顿兵马,一边派出了大量的斥候和小股精锐部队。
这些由熟悉水性的荆州降卒和精锐北军混编的队伍,如同幽灵般活跃在秣陵外围。
他们清除江东军的哨探,绘制详细的地形图,偶尔还会对出城执行任务的江东小部队发动迅猛的突袭,斩获首级后便迅速撤离,绝不停留。
这种零敲碎打的战术,让江东军不胜其烦,精神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却找不到决战的机会,士气在无声无息中被一点点消磨。
与此同时,汉军的政治攻势也愈发猛烈。
更多的檄文被制成箭书,日夜不停地射入城中。
一些被俘的江东军士卒,在经过简单救治和“教育”后,也被释放回城,他们带回了汉军“不杀降卒”、“优待俘虏”的消息,以及汉军军营中粮草充足、士气高昂的见闻。
这些消息在底层士卒和百姓中悄悄流传,仿佛暗流在平静的水面下涌动。
尽管孙策和周瑜严令禁止传播谣言,并处决了几个动摇军心者,但恐惧和求生的欲望,岂是严刑峻法所能完全扼杀?
就在秣陵战场陷入一种诡异的僵持阶段时,西面的庐江郡,战局终于迎来了终局。
冉闵率领一万精锐步骑,与张辽派出的部分水师配合,浩浩荡荡抵达舒县城外,与围城已久的戚继光、关羽部成功会师。
此时的舒县,早已是人间地狱。
城墙多处坍塌,只能用泥土和木石勉强填充。
守军面黄肌瘦,衣甲残破,眼神麻木而绝望。
城中早已断粮多日,树皮、草根都被啃食殆尽,甚至出现了“人相食”的惨剧。
冉闵的大军到来,并未立刻攻城,而是在城外举行了盛大的阅兵。
旌旗招展,甲胄鲜明,士卒们饱食之后精神抖擞,战意昂扬。
这与城内饿殍遍野的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彻底击垮了守军最后一丝抵抗意志。
当夜,便有数十名守军冒着被处决的风险,缒城而下,向汉军投降。
他们带来了城中地狱般的详情,以及袁绍、刘备几乎控制不住军队的消息。
次日清晨,冉闵、戚继光、关羽联名写下劝降书,射入城中。
书中明确保证:只诛首恶袁绍、刘备,其余将士、官吏、百姓,只要放下武器,一律免死,并可酌情给予遣散路费或纳入汉军编制。
这封劝降书,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喜欢李元霸特性,从收甄宓为妹妹开始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李元霸特性,从收甄宓为妹妹开始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