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殿帅府殿前都指挥使高俅看向郓王赵楷,目光变得柔和,甚至有些慈祥,问道:
“这位贵客,想必就是清河县永福寺来的禅师吧。”
郓王赵楷也当即回道:
“不劳高太尉动问,在下正是。”
高俅的脸上竟然罕见地冒出了笑容来,道:
“哎呀,真是稀客啊稀客!快快快,且请到厅里饮茶。”
郓王赵楷一愣,问道:
“高太尉……这是何意?”
高俅笑道:
“禅师是我殿帅府的贵客,本官自然要好生招待一番了。”
他这句话说出口,在场的高衙内、金枪手徐宁以及众豪奴,都纷纷面面相觑,不知道这高殿帅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郓王赵楷见高俅如此说,越发小心,不知道高俅要怎么“修理”他,他与行者武松对望了一眼。
武松的眼神里浑然不惧。
郓王赵楷心里自然有数,回道:
“高太尉,那在下恭敬不如从命了。”
高俅一侧身,对着院门外一摆手,道:
“请!”
郓王赵楷也忙道:
“请!”
高俅头前带路。
高衙内紧紧相随。
一众豪奴贴身保护。
郓王赵楷、行者武松、武大郎、潘金莲四人跟在众豪奴身后。
而徐宁则带着金枪班的禁军士兵,紧随其后,暗中严密监视着郓王赵楷行者和武松。
行进途中,武大郎拉了一下郓王赵楷的衣角。
郓王赵楷道:
“莫怕!一切有我!”
高俅将众人带到了一处偏厅,他站在门口,对赵楷道:
“禅师请!”
郓王赵楷道:
“高太尉请!”
高太尉步入偏厅。
郓王赵楷也随之抬腿迈进偏厅。
行者武松、武大郎、潘金莲三个人却被偏厅门口的两个虞候拦住,被安排站在偏厅前的院子里候着。
高衙内也不敢进偏厅,和徐宁等人,侍立在门口一侧。
偏厅内,已经有一位内廷贵官模样的人,正俨然而坐,端着盖碗饮茶,看到高俅带着赵楷进来,方才放下盖碗起身,道:
“高太尉!”
高俅笑着对那位内廷贵官道:
“颜都知,这位就是您要找的禅师,正在我宅中作客。”
说着,对着赵楷一摆手。
都知,是宋代宦官的官名,归属“入内内侍省”。
宋朝相比唐朝,在内侍省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入内内侍省”。入内内侍省侍奉禁中,照管皇帝穿衣饮食,宿卫打理,更加亲近皇族。
而内侍省则负责侍奉殿中以及诸般打扫杂役等,相比入内内侍省,便外围了一些。
被称作“颜都知”的内侍官,并没有认出已经经过巧妙化装的郓王赵楷。
颜都知当即对着赵楷合掌为礼,笑着道:
“禅师,咱家这厢有礼了!”
郓王赵楷假装一愣。
高俅当即介绍道:
“禅师,这位是禁中入内内侍省的颜都知,奉官家之命,协助郓王殿下打理皇城司。”
郓王赵楷当即假装问道:
“郓王是谁?”
高俅随即道:
“郓王殿下,就是官家的第三个皇子。
郓王殿下最受官家的疼爱,并任命郓王殿下为‘提举皇城司’的皇城使。
这可是一个重责大任。
足以看到官家对郓王殿下的厚爱啊。”
高俅说着话,神色有些复杂地看向郓王赵楷。
这皇城司,是大宋朝的特务机关,类似明朝的厂卫机构“锦衣卫”、“东缉事厂”、“西缉事厂”。
但与他们不同的是,宋朝的皇城司没有类似明朝“南镇抚司”、“北镇抚司”这样的审讯机构。
自然,皇城司是有审理案件的权力的,但是,自成立以来,审理的案件极少。大多数案件还是交由大理寺和开封府进行审讯。
在宋朝,皇城司直接隶属于皇帝本人,“掌宫城出入之禁令。凡周庐宿卫之事,宫门启闭之节,皆隶焉”。
皇城司与殿前司互不统属,双方互相制衡,犬牙交错地护卫着大内禁中,保障皇帝及其背后的皇族的安全。
由于敏感重要,宋徽宗才让自己最为疼爱和信任的三子郓王赵楷担任皇城司的提举——皇城使。父子二人也因此更加亲密。但这对已经立为太子的赵桓来说,心里却不是个滋味。
皇城司既不属于北宋朝廷,也不隶属于各种官僚机构,而是直接听命于皇帝,完全按照皇帝的意愿行事。
如同明朝的锦衣卫一般,皇城司也大肆窥探民间情事和官员隐私,且探查手段极为隐秘,令人防不胜防。
皇城司的每一个成员,往往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由大宋朝的亲卫禁军组成。它遍布帝国境内的探事人员,被民间和官场称为“察子”。
——察子,也就是探事人或者探子的意思。
民间中人和官府中人,心里都是十分畏惧察子的。因为他们都知道一旦被皇城司盯上,准没好事。
是人皆会犯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