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七,三艘大船一路沿岸向北前行,那商船船主说,从此处往西边还有一大岛,东西有百里左右,南北有五十余里,叫做蒲罗中,位置正好是西洋人在满剌加国、须文达那国争夺的这片海域中段,位置自然是极为险要,若是要去往狮子国则需从那边过去;这些年是没有什么人去往那边了,去往那边都是西洋人的大海船。
要就着商船的速度,一千余里走了差不多有五天,三艘大船鱼贯而行,倒是再也没有遇见海盗,第五天未时过半到得一小城泊锚停歇,是船主出发之城登牙侬城下属的一个小城,叫做汶浪,卢林有些讶异这名字和前面经过的汶岛相似。
刘士元说这应该是汉名,多半是九州汉人后裔取的,还去查阅了带着的典籍记载,对照了那船主所在大城登牙侬,这汶浪是那大城登牙侬下属的县镇一般,而且登牙侬还有一些别的称呼,叫做屈都干、丁家庐、丁茄芦之类的,应该都是指的这登牙侬城了。
船主提前和武南说过到这汶浪小城停靠,他在这边还有一些亲朋好友,等到了之后,就和卢林、武南打了个招呼,说是去寻人;约莫过得一个来时辰,船主回来了,还带着几个人过来了,请卢林和武南他们一起去吃饭。
席间卢林才发现,这船主带来的人当中有一个略通九州言语之人,听口音应该是越地的,问了一下才得知其祖上是温陵人氏,来这里有近五百年了,有些话语还是不通,好在这人还识得汉字,饭后连写带说的交流了起来。
卢林是想到前面横渡去往真腊,船主得知后,说卢林他们若是要横渡去真腊,不需前往武南所说的横渡之城,等到了登牙侬城后他来安排,那个横渡之城是距离真腊最近的,以前只是个小渔村,那地方距离真腊约莫有八百里海路,但不是横渡最合适的地方。
横渡去往真腊之事,若非是急事,一般很少有人会选择横渡,说是八百里左右的海路距离,却是无处停靠,遇见大风浪就是九死一生,商船宁愿沿岸绕行也不会选择横渡;船主说数百年的记载中,也只有几次大战有战舰横渡过四次,两次成功,两次失败,成功的也是有些折损,感叹不会再去第二次,那失败的无一人生还。
一般商船若是赶路,会在天气晴好是在阿瑜陀耶国地界的海湾横渡,能够节省四百余里路而已,这个武南和卢林说过,他们第二次沿岸过来,是在那海湾横渡过来的,约莫有两百里左右,武南告诉卢林从横渡之城到真腊那边三千五百余里是横渡那海湾的距离,武南第一次和郑田川一直是沿岸行船的,走了近四千余里。
船主说从这边横渡去往真腊的,最近百余年是没有听说有谁去过的;卢林估算了一下时间,就是三千五百余里还是要近半月才到得真腊,横渡三四天的诱惑还是极大;从离开雅碧城开始,卢林就让刘士元多注意观测天象、星象。
驾着这西洋人的大海船来往了一趟那处暗礁海域,渡过了深海,发现这西洋人的大海船更为坚固,卢林更是想横渡去真腊的,到了满剌加国这五天来,天气都还算好,没有什么大风浪,遇见过几场阵雨,下个小半个时辰,随即就天晴了。
只要天气晴好,卢林还是想横渡过去更省时间,今日已经六月初七了,若是沿岸行船,到真腊那就至少是六月二十了,再从真腊到合浦有四千余里,半个月是要的,那都已经七月过了,再去龙城去嘉定、峨眉,时间就颇为紧了,顶多只能去一趟龙城就要回去了。
见卢林执意想横渡去真腊,那船主拿出海图来告诉卢林,在登牙侬城的北面一百里海岸外有岛屿可停歇,那岛屿距离海岸约莫五六十里,然后真腊那边,那船主也是去过多次的,在真腊海岸外二十余里也有一小岛,这两岛之间约莫是七百余里,是横渡最近的两端了,就算大海茫茫,可能会绕行一些路,但是罗盘方向正确,风平浪静三天也足够了。
刘士元也说一路过来,没有发现有异常天象,等到了船主所说岛屿,他再仔细观测一下看看,然后再做决定也不迟;船主闻言也说明日就去登牙侬城,从汶浪这边过去也就一百四十里路,卢林他们要买卖货物他全都包了下来,不用他们去耽搁时间买卖,登牙侬城的特产他来供应。
说及这些后,卢林也对那船主坦言,九州市舶大海船两月左右应该会往来这边,以后应该会常来往这边海运了,那转译之人闻言惊喜不已,转述之后,船主听了顿时大喜过望,若是有这般情况,他是不会再往来满剌加国、须文达那国两地,遭遇海盗的悲伤也淡去了不少,以后就好好呆在登牙侬城准备满剌加国各地物产和九州市舶商船做买卖了。
卢林也说明日给船主留一封书信,等九州市舶大海船来了,可拿着书信去找九州来人接洽商谈买卖之事;那船主得了这书信更是高兴,连连向着卢林施礼致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