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实行的非常顺利,从新历70年星战计划开始到新历71年一连几个月时间,炎国各地的星舰制造生产线连带着一整条产业链已经全部建设或者转移完毕。
连带着的还有小型核聚变作为基础能源的5代作战机甲也开始在幽州城,段原城生产起来。
未来的炎国步兵,基本上要全部的实现机甲武装配合新11代战士基因药剂。
炎国星际军基础士兵水平,要达到7阶以上。
而除此之外,原先的以空天母舰为核心的空天军并不代表被取代。
在文明作战当中,最为主要的就是文界作战,如果将宇宙星战当做海军作战的话,那未来将与星舰严密配合的空天军就是海军陆战队。
新式的小型核聚变武装的4代炎穹空天战机已经设计完成同时开始投入生产。
彻底完成能源替代,打开生产力的炎国,其军工生产力达到了一种恐怖的水平。
当初一年只能生产300辆坦克的炎国,此时哪怕是同时建造100艘神州级星舰,也能够同时开展机甲、战机、空天母舰的生产工作。
而在这种环境下,炎国的海空军也逐渐开始转向,早先的两大中央坦克军设立为最早的星际军,落后的武器装备将直接投入到大明的战场上,并且派遣国防军参战。
剩余一部分陆军保留,无论到了那种时代,基础的陆军并不会被淘汰。
但是海军就不一定了,海军等在星际军成立之后,也都将进行转型,早先生产的陆行舰队同样保留一部分在国防军,剩余的投入到大明辅助战争作战。
当空达到了极致,所谓的海军就成为了活靶子,基本没有存在的必要。
整个炎国的兵种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从早先的陆海空导弹4大兵种,转换为了星际军、空天军、陆军、导弹军4大兵种。
老兵开始转型,新兵开始训练,每年的大批生产力开始用于【战士】转职。
其它部分全部积攒下来等待着跨维度传输装置的购买。
段原城中,正处于工作时间,街道上的炎国人已然极为少见,这座炎国当下最大的旅游城市,最大的科技都市,生产力最发达的城市中,竟然也好似小城一般沉寂了起来。
随着计划正式启动之后,早先的各大服务业开始转型,旅游这个在炎国发展极好的产业基本消失,炎国人开始纷纷转向不断扩充的各大工厂当中。
或是参与后勤服务,或是参与前线的生产。
军工扩充之后,一整套完善的产业链对于炎国当下人口来说是极大的挑战,20亿人口想要构建一整套的星舰计划还有配套的军事设施,这是极为困难的。
因此,在这些年,炎国需要拼尽全力。
······
71年2月,段原城外的巨型联合制造厂被建造出来,其能源直通段原核聚变电站,整套工厂工人连带服务人员等上百万,好似一座小城市一般。
各个厂房的机械不时的发出轰鸣,哪怕已经实现的高度自动化流程,却依然少不了技术工人的调试探查。
专门的物资转运中心里,不时的有来自各地的原料通过各种运输手段被输送过来。
每一间巨型厂房都长宽上千米,在中心深坑中,一座星舰的巨型构架正在搭建。
工人们操控着大型的机械臂将当前最先进的炎钢材料相互组建上去,并且构建完善内部的各种线路系统,好似是搭建房屋一般,将炎国的巨型星舰组装下来。
而在厂房旁边,大批的身穿白衣的专家整理设备,或是设计新程序代码,或是检测材料融合,产品质量等各种问题。
炎国几十年的科学积累,就在这一刻被充分的利用出来。
每一个人都在努力着,哪怕炎国人的生活质量减少了许多,但是他们都明白,这是为了炎国也包括他们自己的生存,这是为了他们归顺的华夏的未来。
这种奋斗终究是有意义的。
新历71年6月,在炎国星战计划彻底实行,生产力再次疯狂发展的时期,大明长城的战争不可避免的爆发了。
····
长城文界。
此时如果从空中俯瞰,能够清晰的看到整个长城文界外围密密麻麻围上了一圈的传送门。
连带着泰星帝国的50道,整整1000多道传送门在同一天的时间出现在了边境各个地方。
此刻大明已经失去的发射中远程导弹的能力,并且在万历的强硬态度之下,炎国准备派遣过来参战的淘汰陆军并没有成功登陆。
万历的谨慎是有道理的。
在传送门刚刚出现时,长城的天空绝灵层,一座来自银河天庭的观战台就已经搭建好了。
虽然电黎无法代表银河天庭亲自参与对于华夏国的绞杀,但是仅仅是入场观战表面态度,或者是“监视”是完全可行的。
“开始了!”
太极殿上,万历深深坦言一句后,便结束了与段不凡的通讯。
自银河天庭到来之后,整个大明所有的对向炎国的通道全部关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