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五位内阁大臣几乎全都反对矿税让利,这让的也太狠了,不说别的,湖广奎山的银矿每年产银8万两,在前朝都归朝廷所有,可如今呢?一半要留在湖广,朝廷亏得太大。
“陛下,咱们先不说给地方府县让利一半,我反对私人开采金银铜矿,商人奸猾无比,让他们自己开矿,不是让朝廷损失银钱么,不行。”胡桥生唾沫子横飞,都喷到刘平安脸上了。
刘平安心里暗骂胡桥生,你就不能离远点,他对众人如此激烈反对非常理解,历朝历代金银铜矿全是官府开采,以求增加朝廷财政。
但公家的很容易产生贪腐和怠慢,让利给平民会提高积极性,让大晋百姓有生活出路不说,朝廷也能收到税款。
地方官员虽然能拿一半,但不管咋说也是属于内部消化,他们用钱给衙门发薪水,增加地方守备,也能减轻朝廷负担,何乐而不为。
“我十分理解诸位卿家的担忧,但地方财政充裕也能解决薪俸问题,再说了,如今实施摊丁入亩政策,官员没了免税权,薪俸太少养不了全家,以后天下大定,必然要给官员涨薪,不管是商税还是矿税,给地方多留些钱,省的朝廷在给与补贴。”刘平安叫人给众人上茶,劝解着。
见刘平安如此说众人也不好多说,但心里还是觉得朝廷给地方让利太多,甚至觉得地方上把握了财权,这怎么能行。
“陛下,臣请求陛下赦免天下匠户,盐户,令他们子孙后代可以读书,也让他们免的世世代代成为奴隶。”这时工部尚书袁成章突然跪地说道。
“行了,我都取消了跪礼,你起来仔仔细细跟我说说到底怎么回事?”
刘平安叫随身太监林大鑫上前把袁成章扶起来,他第一次听说匠户,盐户之事,根本没人跟他提起过。
“陛下,前朝盐户、匠户和皂户都是世袭制,他们苦不堪言,就说匠户吧,他们每隔一年就会给朝廷打造军械,一路上风餐露宿不说,朝廷还一文钱都不给,很多人无钱回家而客死他乡。”
袁成章接着把盐户等不合理的制度说了一遍,刘平安仰天长叹,他冷冷望了一眼几位辅政大臣,真不知道天下读书人一天到底在做什么,如此不合理的制度竟然延续了数百年,高高在上的官员无人去管,也没人关心。
“袁卿家真乃读书人的楷模,时刻不忘贫苦下层百姓,你说的话,很好,你回去后给我上一封条文,把这些不合理的制度全都推翻。”刘平安非常感激袁成章今天跟他说起此事,如果不说,可能大晋国灭亡那天也不会有人提起。
“陛下此等小事……
胡桥生话还没说,刘平安冷冷瞪了他一眼骂道:“你的书都读狗肚子里了,这是小事,难道在你胡大人心里底层百姓不算人?哦,对了,你是读书人,你们瞧不起没读过书的人对吧?”
胡桥生有点不服刚要反驳,安大钧急忙拦住了他,他看出刘平安此刻正在气头上,还是少说话,别触霉头。
哎,刘平安长叹一声。他对有功名的读书人真的很失望,这些人过于自傲,也太过于看重等级,从来就没把普通百姓当一回事。
“还有事吗?”刘平安有点厌烦,直接问道。
袁成章见都不说话又站起来略显严肃的问道:“不知陛下如何看待盐税收取。”
“哦,袁大人有什么想法说说?”
刘平安立刻来了兴趣,盐税啊,历代王朝重要的收入来源,那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是已百万两起步的税款,大周后期为了搞钱提高了一倍的盐税,每年收取超过两百万两,这钱刘平安可不想放过。
“陛下让臣说,那臣就说说,咱们大晋盐税沿袭大周,臣认为必须马上取消此政策,我大晋绝不允许出现世袭盐商,哼,那些人都是蛀虫,应该千刀万剐。”袁成章狠狠拍了一下他面前的茶桌。
“袁大人说的好。”刘平安狠狠拍了个巴掌。袁成章说得对,狗屁的世袭盐商,你们算个屁呀,敢趴在我刘平安身上吸血,想死吗?
安大钧几个文臣眼神不善的看着袁成章,该死的混蛋,在皇上面前你出什么风头。
特别是梁冠霖眼睛死死盯着袁成章,他怀疑前几日搞出血书让他名声尽毁的人,有可能是袁成章,这老小子现在很受皇上重视。
袁成章见皇上对他另眼相看急忙继续说道:“陛下,南方马上就要大定,必须重新改制盐税,让百姓吃得起盐,也让朝廷增加税收。”
“如何做?”刘平安赶紧追问。盐税必须改,那些盐商也得全滚蛋,别想在从朝廷赚钱。
袁成章呵呵笑道:“跟皇上说的商税、矿税一样,以后两淮盐场,四川盐井,或者长芦盐场以后所出的的盐只卖给一种人。”
“什么人?”包括刘平安在内,众人齐声问道。
他们太好奇袁成章有什么方法以后不再用那些世袭盐商。
袁成章见众人齐齐看着他有些自得的回道:“各行省巡抚衙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