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在密室中对饮,彼此心照不宣。他们都想说出心中的想法,但又觉得难以启齿。
再说姜子牙在营中运筹帷幄,想要攻破关隘。然而让那幡阻住了路,又不知关中虚实和黄飞虎等人的下落,一时间无计可施。突然子牙想起了土行孙,便传令让他今晚潜入关中执行任务。
土行孙领命后立即精神抖擞,到了夜晚一更时候,他暗暗地进了关隘。他先前往监狱中探望南宫适等三人,看到看守的士兵还没有睡,不敢轻举妄动,于是便往其他地方看。当他来到一处偏殿时,听到了邓、芮两个人正在饮酒谈话。土行孙便躲在地下偷听他们的谈话内容。看到邓昆屏退左右后对芮吉说道:“贤弟啊,我们来说说笑话吧!你说将来天下是周兴还是纣兴呢?你我两人可以畅所欲言,不必有所隐瞒。”
芮吉笑了笑回答道:“兄长这样问我,让小弟如何敢尽情回答呢?如果说得太直白了些怕兄长笑我无用;如果含糊其辞地应对呢又怕兄长认为我没有真才实学。”
邓昆笑着打断了芮吉的话:“你我两人虽然不是同姓同族,但却情同手足。现在只有你我两人在这里谈话而已,并无外人知晓,你又何必过于拘谨呢!贤弟不必要疑虑!”
芮吉听后也放下了心中的顾虑,说:“大丈夫既然和同心的朋友谈论天下政事,如果不能明目张胆的倾吐出来,又怎么能证明能够担当天下大事,是识时务的俊杰呢?”
芮吉继续说道:“依小弟的愚见,眼下时局已明朗化了,如今兄长和我虽然是奉旨前来协同守关,不过是强逆天心民意,这不是天下万姓的愿望啊!今纣王失德,天下分崩离析,诸侯叛乱此起彼伏,人民渴望明主出现,天下事已经不用占卜也知道结果了;而周武王仁德播布四海,姜子牙贤能辅佐国务,又有众多道术之士为其效力,可谓是众望所归天下归心!西周日益强盛,商汤日渐式微衰败,将来继承商朝天下者非周莫属!”
芮吉接着说道:“前面的会战,其规模宏大,气势非凡,已让人感到震撼。然而,我们身受国家的厚恩,唯有以死来报答,尽职尽责。感谢长兄的垂询,我所以才敢以实相告,其他的事情,则不是我所能知道的了。”
邓昆听后,微笑着说:“贤弟这番言论,足见你的深谋远虑,非他人所能及。可惜的是,你生不逢时,未能遇到明主。将来纣王被周所灭,我和贤弟也不过是白白地死去罢了。我固然会与草木同朽,只可惜贤弟不能效仿古人所说的‘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仕’,而后展示贤弟的才华。”说了后,他叹息不已。
芮吉笑着回应说:“据我观察,兄长似乎已有归顺西周的意愿,所以才故意用言语来试探我的。其实,我也有此心很久了。如果兄长真有意归周,我愿随兄长共同进退。”邓昆听后,立刻起身安慰道:“并非我敢有此不臣之心,只是以天命人心来看,终究不是好消息,而白白地死去毫无意义。既然贤弟也有这个心思,正所谓‘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只可惜我们没有门路可走,该如何是好?”
芮吉说:“慢慢想办法,再趁机行事。”
两个人正在商量策划,他们的话已经被土行孙在地下听得详细。土行孙心里暗暗高兴,心里想着:“不如趁这个机会和他两个人见一面,为他们归顺西周搭个线,这也是可行的。而且也不枉我进关内一趟,可以引他们两个人归周,也是功绩一件。”
于是土行孙从地下钻了出来,现出身子。他上前一步,开口说道:“两位贤侯请了!如果要归顺武王,我可以为你们引荐。”邓、芮两个人看到突然间冒出来的土行孙,被他吓了一跳,半晌说不出话来。
土行孙接着说:“两位贤侯不要惊慌恐惧,我是姜元帅麾下的二运督粮官土行孙。”听完这话,邓、芮两人才放下心来,忙向他行礼问好。
他们询问土行孙为何深夜到此,土行孙便把奉姜元帅将令、特进关来探听虚实的事情告诉他们。他解释道:“适才在地下听到两位贤侯有意归周,却苦于没有门路,所以我才冒然现身,以致惊扰了大驾,如果两位贤侯真心实意想要归周,我可以为两位传达,我们姜元帅谦恭下士,绝对不会辜负了两位贤侯的美意!”
邓、芮两人听后非常欣喜,他们感到非常幸运能有这样的机会。于是,两人上前行礼说:“不知将军前来,有失迎接,望勿见怪。”邓昆上前一步,挽住土行孙的手,感慨道:“大概是因为武王仁圣,所以才有像将军这样高明的人辅佐他吧。我们昨日因在阵上见到武王与姜元帅都是盛德之士,觉得天下不久将归周。今日回到关内与芮贤弟商议时,没想到被将军得知,这实在是我们的幸运啊。”
土行孙也深有同感,说:“事情不宜拖延。将军可修书一封,待我先去禀报姜元帅,然后将军乘机献关,以便我们接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